战五渣的武功山之旅阅读:1437/5
相关目的地:萍乡
出发时间:2021-06-11
出行天数:3 天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2981799.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自从去过
新疆
,回来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哪里都不想去了。
那种一望无际的连绵雪山,每分每秒都在变换颜色的高山湖泊,仿佛世界尽头的无边大地带来的视觉冲击,让我这个从小生活在丘陵地带的小民无时不刻都在感叹:哇!哇!像个傻子似的不停的发出“哇”的声音。
后来看到别人去的武功山,我又“哇”了起来
。
万亩草甸,星空云海。
是我做梦梦到过的地方(真的梦到过,没有艺术加工)
虐啊,真的虐啊!
今天27号,看了看日历,我10号去的武功山。嗯,我现在手背脚背在疯狂脱皮,尤其是脚背,被晒黑的那一块一撕扯就是一张完整的薄皮(呕了,好恶心
)。脸在我回来的这几天疯狂涂抹面霜的一系列操作下,终于不发黑发黄了,手背现在还有点发黑,有明显的黑白交界线,小手臂也是黑的,脚背我已经放弃了,反正我平时也不穿凉鞋或者拖孩出门。。。
一定要做好防晒,铁汁们!不要因为看天气预报是雨天或阴天就大意了。也怪我平时就不太精致。
简易攻略
武功山跨了三个地市,我到的是
萍乡
泸溪
县的景区。
一、搜索关注公众号====》武功山。
里面可以提前购买门票,索道票;可以提前关注天气。
天气预报很不准,我做好了只去锻炼身体的准备,没有抱有能看到连绵高山草甸的太多期待。事实是天气预报每天都在变,要么阵雨要么雷阵雨要么阴天要么中雨,反正就不是晴天,去了以后第一天阴了一下,第二天大晴天。晚上一般是要下雨的,夏季雨季不建议自己带帐篷。
二、交通:
萍乡
高铁站出站就有通往景区的大巴,27元/人。出租车30元/人。
萍乡
北站至景区大约70分钟,
萍乡
站稍近。
三、夜晚山上凉一点,但是不是冷的令人发指,不是住帐篷厚衣服可以不带,防风的薄外套可以来一件。
四、尽量少带东西。充电宝(一定带),防晒用品,驱蚊液,雨衣,三瓶水(电解质),登山杖(户外必备,景区内走台阶看自身情况),登山鞋(户外必备,景区内看自身情况),相机。
山上水10元,饮料15元。
我带了个22L的登山包装满了,带的薄羽绒服没用上,多带了一双登山凉鞋,带指南针的哨子,手电(没用上)。
出门的时候直接穿的一双板鞋,后面下坡的时候泥巴太滑直接一屁股下去了,在路上遇到人,看到我屁股上的泥都会问我一句你是不是摔倒了
,日常防滑效果还行的鞋子在这里不行(也不排除是我这个人不太行)。第二天换上了专门买的登山凉鞋以后,除了被晒伤,防滑效果杠杠的,遇到溪流还下去感受了下清凉,虚浮!!
五、在山上晚上住的户外的客栈,100元左右,一夜两餐可洗澡。雨季不建议搭帐篷。客栈有发电时间,到了晚上会供电,睡觉时断电,带个充电宝很有必要。
路线:
我看了很多攻略,有直接景区玩玩看看的,有正穿(沈子村出发)反穿(龙山村出发)的。考虑到自己没有过户外经验但是又有一颗不甘于就在景区内走走的心,我给自己制定了一条专属路线:第一天从景区上去然后往龙山村方向走,第二天原路返回,全程能坐索道就不走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路要走,很多陡坡要爬。这听起来有点怂。
说走就走!
看图说话
本人是个相机快门侠,只会按快门,不会主动调参数(懒得调),出片效果全仰仗老天赐予的光线条件。回来以后也懒得p,下面的照片全是原片。
请了两天年假,在景区几乎没看到太多人,走户外的时候人毛都看不到。
武功山下游客中心旁的村落,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
挑山工大哥,他们背着沉重的货物一路上山。
半山的云雾,当时预感看不到草甸了。不过已经提前做了心理建设,并没有失望。
第一天的云量很大,云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林子里升起来。仙境一般。
金顶附近,看到这内心还有点窃喜,也不是全无收获。路上遇到下山的中老年团,走过一个人问我一遍:你一个人不会怕吗。我当时爬山累的说不出话,不停地说不怕。后来他们队伍后面的人还吓唬我说山上有野猪的,你一个人不怕吗。我大吸一口气说,不怕,野猪来了我就把它烤了吃。那阿姨被我笑到了,跑到他们队伍前面去把这个“笑话”讲给了她的队友听,然后她们又一起笑了起来。
还是三千块的相机好用啊。
户外的路也不是那么难走,跟小时候在乡下走土路一个感觉。就是这里的坡要更陡一些。
说实话,在手机里看到的武功山顶的草甸圆圆润润,没有其他山那种分明的线条,看起来很好征服的样子,现实是这一个一个上去又下来的坡真是累屎人。
星空草甸,就是从这里走出户外的,镜头拉的很近,其实我现在已经翻了几个山头了。
武功山草甸的迷人之处就是这些柔美的线条。
这种有石头的路还是很好落脚的,就怕遇到带沙子的坑或者浸了雨水的纯泥巴。
一般这种山谷处风很大,会把云气吹散。
相机里进了东西,每张照片都有不同程度的黑斑,天然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