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美豫见,问道老庄与鬼谷子,行走皖北豫东七县】涡阳、蒙城、利辛、沈丘、郸城、鹿邑、柘城阅读:1797/2
相关目的地:涡阳
出发时间:2023-08-25
出行天数:2 天
人均:5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390232.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总序——写在前面
从大的层面上来说,
中国
的文化自古以来可以分成三类——儒、释、道。
儒家尊孔孟之道,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乐》(早已失传)不但是历朝科举考试的总纲领,而且是历代文人入仕的必背书目。
释家自东晋时期由外邦传入我国,建塔修寺,一度出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盛况。
道家尊奉老庄思想,老子所著《道德经》,五千言纬地经天。《庄子》一书,后世又称《南华经》,承继了老子的观点。
老子和庄子这两位圣人的出生地究竟是哪里,目前学界均有两种说法。
老子故里,一说
安徽
省
亳州
市
涡阳
县,一说
河南
省
周口
市
鹿邑
县;
庄子故里,一说
安徽
省
亳州
市
蒙城
县,一说
河南
省
商丘
市
民权县
。
笔者利用癸卯年的闲暇时光,走访了上述这些地区,做了比较细致的考察。因涉及
安徽
和
河南
两省,故分为上下2辑来阐述——上辑题为“皖美”,下辑名为“豫见”,恰与两省简称暗合。
上辑“皖美”,具体分3编——
涡阳
县、
蒙城
县、
利辛
县,3编里又分若干章节来叙说。
下辑“豫见”,具体分4编——
沈丘
县、
郸城县
、
鹿邑
县、
柘城县
,4编里亦分若干章节来赘述。
如若笔者将7个县城一并写完,合为一篇,洋洋洒洒,字数或许将超越万余字,未免显得太过于冗长。为适应现代人浮躁览文的心理,现一分为七,拆分成7篇文章。
此行七个县的交通攻略、景点门票、当地美食和推荐的酒店住宿,一并以附录的形式写在文末。笔者才疏学浅,有文不达意之处,还望读者诸君不吝赐教。
⭐本篇是《行走皖北豫东七个县》的第一篇——《涡河之阳,谷水东流,天下道源,老子故里——
安徽
涡阳
县》。
上辑——皖美
关于
安徽
省的由来与定名,要追述到清代。
清朝初年,清政府设立
江南
省,管辖面积大致上包括今天的
江苏
省、
安徽
省、
上海
市。
清康
熙六年(公元1667年),清政府撤销
江南
省,分立
江苏
和
安徽
两省,并取今
安徽
省
安庆
市的“安”字和今
安徽
省
黄山
市(
黄山
市古称
徽州
)的“徽”字,两字结合,定名
安徽
省。
从地理上看,淮河和长江流经
安徽
省,并将
安徽
省一分为三,形成了“皖北”、“皖中”、“
皖南
”三大区域。
同时,长江和淮河也将
安徽
省的文化一划为三——涡淮文化圈、皖江文化圈、
徽州
文化圈。
安徽
省
亳州
市位于广袤的皖北平原上,是
安徽
16个地级市里的
西北
门户,同时也恰好处于涡淮文化区域之内。
亳州
古称谯城,历史悠久,是曹操、华佗的家乡。
亳州
下辖一区三县,一区为谯城区,三县都位于
亳州
的南面,分别是
涡阳
县、
蒙城
县和
利辛
县。
第一编——涡河之阳,谷水东流,涡阳县
说起
涡阳
县,就不得不提这座皖北小县的母亲河,也就是孕育了一代先哲老子的涡河。我们先从涡河的源头以及它的大致流向说起吧!
第一章——涡河,是怎样的一条河?
义门古镇
涡河,发源于
河南
省
开封
市下辖的
尉氏
县。
尉氏
县,是三国魏末,正始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阮籍的故乡。阮籍,字嗣宗,崇尚老庄之学说,曾官至步兵校尉,故世称“阮步兵”。据史传记载,阮籍此人“发意玄远,口不臧否人物。”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他,终日饮酒,酒醉而写《咏怀诗》82首。在正始时期司马氏标榜名教,大肆排除异己的高压政治环境下,借醉酒来排遣内心的孤寂。
涡河由
尉氏
县发源,东南流经
开封
下辖的
通许
县、
周口
下辖的
扶沟
县、
太康
县、
商丘
下辖的
柘城县
、
周口
下辖的
鹿邑
县,流入
安徽
省境内的
亳州
市、
亳州
下辖的
涡阳
县、
蒙城
县,最终在
安徽
蚌埠
西面的
怀远
县,汇入淮河。
涡河是淮河的第二大支流,孕育出了许多历史上
大名
鼎鼎的先哲、将军、文学家、理学家。
河南
省
周口
市
西北
的
扶沟
县,是宋代程朱理学的开创者——程颐、程颢的家乡,县城里的大程书院由程颢亲手建造而成;
河南
省
周口
市北部的
太康
县,古称阳夏,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中,吴广将军的故乡。今天的
太康
县境内矗立着一座吴广塔,百姓每逢节日,照常祭祀,香火不断;
河南
省
周口
市东面的
鹿邑
县以及
安徽
省
亳州
市南面的
涡阳
县、
蒙城
县,自不必多说,分别孕育出了老子和庄子两位伟大的先哲;
安徽
省
蚌埠
西面的
怀远
县,是著名的石榴之乡。境内有两座大山,一为荆山,一为涂山,两山之间便是淮河之水,日夜奔流不息。宋代大文豪苏轼曾游览过荆山脚下的白乳泉,大禹当年劈山导淮,大会诸侯于涂山之巅,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都发生在此地。
正所谓:“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安徽
蚌埠
古为采珠之地,“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用这十个字来形容
安徽
蚌埠
,一点儿都不为过。
第二章——涡水生灵,龙山降圣,涡阳天静宫
天静宫
天静宫
天静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三国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和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都重新修缮过,现如今的天静宫是上世纪90年代在原址基础上,按北宋年间的规模重建的。
关于天静宫,民间流传有两种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是,涡河上游的
河南
省
鹿邑
县太清宫是上清宫;位于
安徽
省
亳州
市谯城区的道德中宫,是中清宫;而位于
安徽
省
涡阳
县的天静宫,是下清宫。
民间另一种说法是,天静宫又称中太清宫。
总之,天静宫位于
涡阳
县城北面,涡
河北
岸,龙山脚下的闸
北镇
郑店村,当地人称为“老子庙”。天静宫大门前的牌坊正面写着“天下道源”,牌坊背面写着“众妙之门”。沿着第3张照片“众妙之门”的方向向前走,不远处有一座小桥。流经桥下的,就是谷水(今天称:武家河)。
天静宫
天静宫
天静宫
在天静宫门前的广场上,竖立着“古流星坛”、“中原天心”石碑、“神牛”雕塑。传说,老子降生之时,万鹤翔空,九龙吐水,为老子灌浴,后化为九
龙井
,位于流星园内。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的传说,家喻户晓,老子所骑的青牛也被人们奉为了神牛。
天静宫
天静宫
天静宫
步入天静宫,正面牌匾上刻写着“道教祖庭”四个鎏金大字,左右廊柱上分别刻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两副对联。
天静宫
天静宫
沿着天静宫的中轴线缓步游览,不远处有一许愿池。许愿池是按照八卦图来排列的,若是恰巧投中池中的愿望圆圈,硬币又不被水流冲走,来年便可交好运。游客多以硬币掷入水中,以求人生顺
遂平
安。
天静宫
天静宫
天静宫其实也是道士清修的大型道观,主殿老君殿两旁建有吕祖殿、财神殿等许多道教神仙的宫殿。所以,参观游览时,切莫高声喧哗,注意自己的仪态。
天静宫
天静宫
天静宫
天静宫
天静宫
天静宫
天静宫内,有“道之源”和“德之初”两大展厅。
道之源展厅里,展出了老子的思想体系、老子所著《道德经》长卷以及道家代表人物。
另外,“道之源”展厅外的对联也颇有看点,用篆书字体书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静宫
天静宫
天静宫
天静宫
天静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典出《道德经》第八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典出《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典出《道德经》第六十章。
天静宫
“德之初”展厅外的对联也颇具看点。
上联云:“涡水生灵,万代哲,启儒立道”;下联曰:“龙山降圣,五千言,纬地经天”。
天静宫
天静宫
天静宫
天静宫
在“德之初”展厅里,有4幅画像。分别展示了老子降生时,九龙吐水为老子灌浴的盛景,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讲学,老子骑青牛出函谷
关西
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