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钱塘,诗文之邦:潮乡海宁深度游阅读:3.8w/60
相关目的地:海宁
出发时间:2022-08-31
出行天数:5 天
人均:20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816581.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海宁赋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大文豪苏轼诗歌中描写的就是
浙江
钱塘江大潮盛况;
而钱江潮的最佳观赏地就位于【
海宁
】
海宁
作为鱼米之乡
浙江
-
嘉兴
的重镇,是杭嘉湖平原上的一颗明珠。
早在6000多年前,良渚文明和马家浜文明的先民就在此地留下痕迹;
秦统一全国后,始皇帝南巡至
海宁
硖石,留下剑分而山、以断龙脉的传说故事;
至南朝陈武帝时期,置
海宁
郡,寓“海洪宁静”之意,始有此名;
到了清朝,更是帝国关注的东南之眼、
江南
米仓,乾隆六次南巡四至
海宁
盐官;
留下诸多帝王传说;
若纯以自然风光而论,“平平无奇”的小城确实有点拿不出手,但“潮文化”、“运河文化”、“非遗文化”、“名人文化”,让看似“平平无奇”的浙北小县城,成为诸多领域的高峰;
东晋学者干宝、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史学家谈迁、满清重臣陈阁老、清代诗人查慎行、武侠巨匠金庸、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国学大师王国维、佛门高僧太虚法师、军事理论家蒋百里、艺术大师钱君匋。。。。。
这些名流名家,潮起钱塘,光耀中华,让
海宁
时刻感受“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自豪;
当然历史的荣耀、诗文的繁盛,并非令
海宁
止步不前;
海宁
以钱江大潮闻名,孙
中山
先生观潮后提笔的“猛进如潮”,更是一代代
海宁
人奋斗前行的写照和注脚;
单从经济角度说,
海宁
从东汉设县以来都位稳定的位于
浙江
高峰之位;
历史上
海宁
多数时间归属
杭州
,清《
杭州
府志》说
海宁
“人文之胜。甲于四方”、“邑之棣武林者九,弗能尚已”;表明
海宁
在
杭州
的一府九县中,软硬实力都是“尖子生”;
到了现代,
海宁
依然长期位于全国百强县前列,是
浙江
“无中生有”经济的代表,
海宁
皮草和钱江大潮一样,中外闻名,皮草走上
米兰
时装周,远销海内外,引领潮流风尚;
而现在经编、家纺、家电、光伏新能源,令
海宁
成为
浙江
乃至全国民营经济最有活力、最发达的地区一样;
海宁
的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有这么一句诗,金庸也引用为《鹿鼎记》的目录
“九重城阙微茫外,一气风云吐纳间。”
如今的
海宁
江海吞吐之间,是敢为人先的筚路前行
风云激荡之时,是朝气勃发的锐意精进
钱塘水,塑造其刚与硬的风骨,锻炼其勇与猛的冲劲;
江南
风,赋予其文与礼的涵养,氤氲其柔与精的内在;
现在人都喜欢追逐所谓的潮流,而
海宁
,从古至今,一直都勇立于潮头,一直处于C位!
他们精明精干,却不失“为国为民为国为民”的济世情怀,
他们踏实勤恳,却不失“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的缱绻柔情;
海宁
篇章,将水陆并进,河海寻踪,在一座座小镇,一条条水道,一颗颗明星的游走挖掘中,展示这座“潮乡”的魅力;
也欢迎所有人来
海宁
“来白相”,
因为这里”蛮暇意咯”
【盐官】千年古镇,观潮胜地
一座盐官古城,更是下游钱塘江的半部历史。
天下奇观的钱江大潮一线潮——最佳观潮点就是在
海宁
盐官。
盐官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
盐官之名始于西汉,盖因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吴王刘濞煮海为盐,在会稽郡
海盐
县西境置盐官(司盐之官)。
明《一统志》载:“本汉
海盐
县地,吴王濞于此立盐官,三国吴因置盐官县。”从此沿作地名。
在建国以前盐官一直是
海宁
的中心所在。
民间流传一首形象的顺口溜,说的就是盐官的古迹古建;
“一座古塔十座庙,五
大城
门四吊桥,七十二弄三大街,亭院寺阁九曲桥。
古迹要数海神庙,左右牌坊
白玉
雕,唐代经幢明代松,清出文渊陈阁老。
更有天下闻名事,今古奇观
海宁
潮”
盐官古城—春熙门
远处是占鳌塔
--海神庙:雍正敕建,江南紫禁
盐官镇的其中许多古迹已荡然无存。
而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海神庙】保存还算完好;
海神庙始建于清雍正八年(公元1729),耗
白银
10万两;
咸丰
年间大部分建筑毁于兵燹(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光绪十一年(1885)重建。现尚存的石坊、
石狮
、石筑广场、庆成桥以及大门、大殿、御碑亭,仍显示着皇家督造的气度。
其结构仿故宫
太和
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宫殿建筑,五楹陛四出七级。正脊为双龙抢球,并书有“保厘
东海
”、“永
庆安
澜”字样。
故其有“银銮殿”之称,更是南方少有依照皇家建制的建筑;
被称为
江南
紫禁城的海神庙,算是故宫之外,最高等级的地方皇家官式建筑;
西侧有汉
白玉
石坊(俗称牌坊)两座,高8.7米,下设四柱,上按三楼,东侧坊上额曰“保厘
东海
”,“作镇
南邦
”;
西侧石坊上额曰“雨阳时若”,“仁智
长宁
”。额枋及柱子均浮雕海潮纹和云纹。
石狮
、石坊通体雕工精细,造型优美,人称“
江南
独步”;
汉
白玉
石狮
子
海神庙内部,图片来自网络
海神庙大殿,图片来自网络
--帝王传说:乾隆身世,书剑恩仇
据传雍正帝篡改康熙遗诏,九龙夺嫡后,由于残杀兄弟等内疚和自责,为了安抚那些被屈死的鬼魂,借以建造海神庙来赎罪;
(和金庸同时代的小说家梁羽生就在《江湖三女侠》中,写了雍正帝篡夺皇位、是被
桐乡
大儒吕留良之女——吕四娘所刺杀等野史故事;)
传说归传说,但不得感谢这位清朝最勤政的皇帝,对
海宁
作出的贡献,在位短短13年,共修筑
海宁
塘工18次,计各类塘工54080丈,用银34万余两,并为后世开创了浙西海塘的岁修制度。
海神庙对面——雍正帝的野史传说
当然,盐官古镇与帝王之传说、演绎还不止于此;
唐宣宗大中年间,皇帝李忱在做了十四年皇帝后,看破红尘,放弃王位;
甘愿来在盐官镇削发为僧,他圆寂后的灵塔至今还在盐官镇上屹立。
到了清代乾隆(雍正的儿子)年间,盐官更是和王室有着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自小在
海宁
成长的金庸先生,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就是以清朝乾隆帝乃陈阁老私生子的民间传说为背景;
乾隆自不必说,被人戏称“盖章狂魔”的“十全老人”,不仅是文韬武略的帝王,也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据说有十万首之多,但质量。。。。);
而乾隆六次南巡(1751年(乾隆十六年)、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1765年(乾隆三十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后四次都住在
海宁
陈阁老家;
海宁
有“查陈半天下”之说,查就是以金庸(本命查良镛,
海宁
袁花人)为代表的袁花查氏一族,康熙手书“唐宋以来巨族,
江南
有数人家”;
其中的陈姓,就指的是陈阁老为代表的盐官陈氏一族;
陈阁老,名:陈元龙,官至清代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转工部尚书,其字广陵,号乾斋,世称广陵相国,亦称
海宁
相国。
书剑恩仇录所云之事只不过是历史传说,根据《清实录》等官方书籍档案的记载:乾隆皇帝弘历的父亲是雍正皇帝胤禛,母亲是四品典仪凌柱之女钮祜禄氏。
而穿乾隆下
江南
住
海宁
陈家,为了拜祭生母等说法也难有根据;
官方总结乾隆帝下
江南
之原因,大致有四点:一是江浙官员代表军民绅衿恭请皇上临幸;二是大学士、九卿援据经史及圣祖(康熙)南巡之例,建议允其所请;三是江浙地广人稠,应该前去,考察民情戎政,问民疾苦;四是恭奉母后,游览名胜,以尽孝心。
最关键的还是视察海塘吧,毕竟花了国家这么多
白银
;
--观潮公园:世界奇观,群星璀璨
作为野史传说,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金庸在书中,生动地描绘了乾隆和陈家洛在盐官观潮的细节,这应该是他儿时真实所见的艺术化再现:
“只见远处一条白线,在月光下缓缓移来。。。。声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岭,天际而来,声势雄伟已极。潮水越近,声音越响,真似百万大军冲烽,于金鼓齐鸣中一往直前。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海潮势若万马奔腾,奋蹄疾驰,”
可见钱江潮的壮观和气魄。
盐官更是是观看钱江一线潮的最佳C位;
在
杭州
及
海宁
自古便有观潮时,当中原地区为代表的黄河文明早已发达的时候,江浙还是百越之地,都是“疲乏纹身”的弄潮儿,所以在文风未盛的时代,勇猛精进,敢于和自然搏斗才是吴越先民的特点;
自南宋迁都
杭州
后,观潮遂成为朝野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动;
据《武林旧事》载“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切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沽湿,以此夸能;”
现在的红牛冲浪大赛,其惊险程度估计比不上古时的弄潮;
在钱塘江浩浩汤汤奔流入海的地理脉动中,也时刻激荡起文学的浪花;除了词人柳永著名《望海潮》,南宋画家李嵩的《钱塘观潮图》外
孟浩然云“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
李白“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
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北宋诗人王师道“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苏轼《观
浙江
涛》最为有名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更是成为钱江潮以及
海宁
文旅的代名词;
到了近代,1915年,沪杭铁路开通观潮专列,自
上海
至长安镇(
海宁
),让观潮之旅更加便捷;
五口通商之后,
上海
、
杭州
等地的外国传教士、政客学者等,也都来盐官观潮,留下了盐官以及
海宁
最早的影像资料;
德国
人恩斯特·柏石曼,1910年前后在盐官观潮所拍下的照片
1916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十八日),孙
中山
先生偕宋庆龄及朱执信、张静江、叶楚伧、任
凤冈
、吴文禧、孙棣三、蒋介石等一行10人,来到
海宁
观潮,可谓民国时代的“群星闪耀时”;
而孙
中山
先生在
海宁
留下的唯一墨宝“猛进如潮”,成为
海宁
高级中学的“校训”;
1957年,毛主席也在农历八月十八日。观潮后写下《七绝·观潮》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
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猛进如潮,是内忧外患时代中,革命先驱们前赴后继、救亡图存的真实写照;
猛进如潮,是国强民富、高速发展的盛世强音!
我想,先贤们看到如今的
中国
,应当自豪和欣慰;
孙
中山
观潮历史照片
作为最佳视角和机位的观潮胜地公园就在古城边上,东西向狭长地形,全长1360米、总占地16.24公顷。
园内拥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鱼鳞石塘、明代占鳌塔、孙
中山
观潮亭、毛泽东观潮诗碑纪念亭、乾隆手植古朴、史量才纪念碑、镇海铁牛等景点;
观潮公园——以下三张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