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赏花滇游记(3)青铜盛宴云博馆,官渡古镇大观楼阅读:372/8
相关目的地:昆明
出发时间:2024-01-25
出行天数:11 天
人均:44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415810.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更多游记请看:
诗和远方——我的游记分省总目录
http://www.mafengwo.cn/i/11406786.html
看云赏花滇游记(1)流光溢彩甲秀楼,清冷萧瑟阳明祠
https://www.mafengwo.cn/i/24407083.html
看云赏花滇游记(2)圆通禅寺卢公馆,翠湖公园讲武堂
https://www.mafengwo.cn/i/24410355.html
**************************************************************************************************************
1月27日上午翠湖周边半日游,中午回旅馆休息,下午13:30再次出发,目标是
云南
省博物馆。在“交三桥”地铁站坐2号线向南。
昆明
地铁1号线和2号线是贯通运营的,就是两条线合并为一条线,在“环城南路站”不需要下车换乘。
1号线坐到“星耀路站”下车,直接叫滴滴前往博物馆正门,车费9元多。此处属于“官渡区”,附近有“官渡古镇”,等参观完博物馆,我准备顺便去转转。
☜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
的标签很多,
石林
、梯田、翠湖、大河、雪山,更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民族风情。提起文物却会让人有些茫然,
云南
……有文物?
“古代
云南
”,到底不像“古代
河南
”,不是个有存在感的词汇,仿佛
云南
自古以来就是虎跳、
怒江
、苍山洱海的样子。其实不是这样。如果你已经饱览
云南
的自然风景,不妨再来看看用文物书写的古代
云南
。而我,在
云南
的第一天竟然就先来博物馆。
★外观
云南
省博物馆新馆的外墙取
石林
的地质特点,远看如石耸大地,建筑结构则借鉴了
云南
民居“一颗印”,未入馆先见其设计感,可以说很用心了。
天气预报说今天阴转小雨,但现在反而是晴天,不是那种纯粹的蓝天,而是大朵的白云在低空涌动。
高原的云总是离地面那么近,又是那么变幻莫测,此情此景,倒让我回忆起前年在
大同
博物馆外面的景象。
现在的城市博物馆喜欢和图书馆、大剧院等等建在一起,组成一个“文博广场”,
昆明
也不例外。上图是隔壁的“
云南
省大剧院”。好不容易来一趟,我也请路人帮忙拍张打卡照。
通往入口的甬道两侧,站立着六个人物雕像,都是馆藏的文物造型。
它们都是本地出土的西汉时的乐舞铜俑,双手摆动,做舞蹈状。头梳银锭式发髻,耳佩圆形耳环,双腕戴手镯,身上系有短剑,赤脚。这大概就是神秘的古滇国人的模样吧。
其中一人吹曲管葫芦笙,边吹边舞,腰后系一条长长的带尾兽皮,栩栩如生。
这位头戴高尖帽,还戴着硕大的“耳玦”,胳膊上挂满了臂钏,应该是在某种宗教仪式中表演歌舞。
乐舞铜俑背后的醒目位置,赫然立着银鎏金嵌珠“大鹏金翅鸟”的立像。这是云博的镇馆之宝,属于
大理
国时期的佛教艺术珍品,藏在崇圣寺主塔的木制经幢内。“大鹏金翅鸟”是佛教护法神中的“天龙八部”之一,每天吃三千条龙,能镇水患。
云南
自古多水患,因此佛塔内外常以金翅鸟镇守。
总而言之,云博把有代表性的文物形象放在室外显著位置供人观瞻,我很欣赏这种做法。
游客不少,但现场预约也来得及。步入馆内大厅,内部设计富有现代感。
★远古云南
一层是临展厅,二层三层是基本陈列。按照时间顺序,二层依次是“远古
云南
(史前)”、“文明之光(青铜时代)”、“南中称雄(东汉至初唐)”。重点是青铜时代。
三层则是妙香佛国(唐宋时期,南诏
大理
)、开疆戍边(元明清)、百年风云(近代)。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首先走进“远古
云南
”。每个省博、市博的历史陈列都有史前部分,但一般最早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很少像云博这样从20亿年前开始。
因为
云南
的雏形在20亿年前就形成了,在200万年前固定成今天的样子。云博把本该在地质博物馆里展出的内容搬到这里来了。
远古时代的
云南
曾是一片汪洋大海,著名的
澄江
古生物群化石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人脸的进化居然从鱼类就开始了?!
“
三江
并流”是
云南
的一大地质奇观,以后早晚要去看看。独特的地质地貌孕育了独特的生态环境,著名的“
禄丰
恐龙”就是侏罗纪爬行动物的代表。
元谋
人化石是特别重大的发现,距今170万年,远比“
北京
人”早。
这个展厅的内容远比一般省博丰富,不过我看得比较粗略,因为两点半才开始参观,担心时间不够。因为我想着重看后面的精华部分——青铜器。
★青铜盛宴
如果你对商周青铜器有一定认识,或至少看过一些晋、陕、豫等地的青铜器,那么滇式青铜器就是来彻底颠覆这些认知。
昆明
大观楼对联说“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奔来,也正是滇式青铜器的姿态,气势汹汹地奔腾而来,完全不同于
四平
八稳的西周鼎簋和神秘狞厉的殷商尊彝。一样的青铜在
云南
绽放出不一样的生命活力,让人惊叹“青铜还可以这样玩!” (下图是“鎏金骑士贮贝器”,入选过《国家宝藏》特展)
先秦时代的
云南
与中原不通往来,文化发展得显得独立、原始、奔放,没有任何条框限制。在没有文字载体的时代,古代
云南
人把生活中的重要场景全刻在青铜器上。
山林中虎牛相搏,豹逐鹿奔,聚落中祭天敬地,部落间浴血厮杀……都选择了场景中最具动感的刹那。
看惯了中原青铜器,会了解殷商对饕餮、鸮鸟的刻画,西周东周对蟠螭、云雷的表现,各种抽象、提炼、几何化。
云南
的青铜器却一点都不抽象,很容易辨认,都是身体比例最完美最真实的动物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