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黔同学小聚----4(遵义)阅读:956/1
相关目的地:遵义
出发时间:2023-03-07
出行天数:10 天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251177.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应同学之邀,2023年3月,结合
四川
、
贵州
等地公出,探望同学,顺便感受下沿途风光。
我们三人毕业后即分配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在那个懵懂而激情的岁月里相互结下了纯真深厚的
友谊
,后各自又在大
江南
北发展,虽多年不见但始终惦念。这次相聚意义深刻,把行程做个记录以作留念。
行程
沈阳
---
成都
---
泸州
---
自贡
---
遵义
--鸭溪---茅台---乌江寨---
贵阳
---
沈阳
。
遵义
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进入
遵义
市区已是华灯初上。
初见
遵义
就让我领略了她的 “冷”和 “热”。
也许是山区城市的气候特点,也许是南方湿度大的缘故,让我这个抗寒的
东北
人感觉比俺们那嘎达还冷,不仅找出了准备回时穿的羽绒服,还把宾馆的厚被子也给翻了出来。
让我感受温暖的是宾馆边上的
遵义
羊肉粉。
遵义
羊肉粉是当地一道名小吃,大街小巷比比皆是。
贵州
各地均有羊肉粉,唯有
遵义
最有名。它用鲜羊肉熬汤,浇入米粉,再放肉片调料。羊肉熟而不烂,米粉雪白,滚烫香辣,吃后浑身发热,也让我体会到了西南地区喜辣祛湿的缘故。
遵义
,地级市,是
贵州
第二
大城
市,位于云贵高原
东北
部,地形起伏,是典型的 “山城” 。
特殊的地理环境,
遵义
气候雨冷同季,多云寡照,空气清新,湿度较大。
遵义
享有 “
长寿
之乡”、“吉他之乡”等称号,曾获得 “全国文明城”、“双拥模范城”等多项殊荣。特别是1935年长征期间,
中国
共产党在
遵义
召开的著名 “
遵义
会议”,挽救了党中央和红军,也被称为 “会议之都” 、“转折之城”。
遵义会址
1933年初,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然而蒋介石却置于不顾,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调兵百万对中央苏区进行大规模“围剿”,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
在时任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的瞎指挥下,经过一年多先后五次的反 “围剿”,最终红军失败。危急时刻,1934年10月10日傍晚,中共中央仓促下令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撤出根据地,从
江西
瑞金
、
福建
长汀
等地连夜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长征中,国民党大军围追堵截,博古、李德和王明等领导人消极避战,一味退却逃跑,红军十分被动。当年底,在
广西
兴安
渡湘江战役中红军遭遇惨重的损失,由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危在旦夕。
红军的损失引起了红军广大官兵对错误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与此同时,被排斥在党和红军领导核心之外的毛泽东,也对一些执行错误路线的领导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1935年1月,红军进入
遵义
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同志的促成下,15至17日,中共中央在
遵义
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了之前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败教训,肯定了毛泽东的作战原则,增选其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并成立了毛泽东等三人小组负责红军的指挥。
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使中共中央和红军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这在
中国
党和军队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为纪念这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
遵义
会议,1955年2月专门组建了 “
遵义
会议纪念馆”,后经多年努力,现在已建成了以 “
遵义
会议会址 ”为核心,“
遵义
会议陈列馆 ”为延伸,当年红军机关办公及人员住处旧址等为拓展的共11处展览陈列场馆。目前,“
遵义
会议纪念馆”也是
贵州
省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
遵义
会议会址 ” 作为
遵义
会议纪念的代表和核心,始终是参展必看和人员最多的地方。
会址大门上的 “
遵义
会议会址”六个大字,是1964年毛泽东应
贵州
省领导请求题写的,这也是毛泽东在建国后为革命纪念地唯一的题词。
“
遵义
会议会址 ” 位于
遵义
市红花岗区子尹路。会址房屋原为国民党军第25军第2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建筑物由主楼和跨院两部分组成,中西合璧砖木结构建筑,主楼一楼一底共两层。
红军到达
遵义
后,总司令部就在这座宅院里办公。
总司令部一局作战室在一楼。
遵义
会议室在二楼(一楼作战室的楼上),原为房主的小会客厅。因二楼木质年代久远,出于保护,目前会议旧址已停止对外开放。
遵义
会议室是一间面积27平方米的长方形的房间,屋子正中悬挂一盏荷叶边盖的洋油灯,东壁有一只挂钟和两个壁柜,西壁是一排玻璃窗,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四周一圈围着20只木边藤心靠背椅,桌下有一个烧木炭取暖用的火盆。室内陈设基本是当年开会时的原貌。
会议期间,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总参谋长刘伯承住会场二楼,彭德怀、杨尚昆、刘少奇、李卓然等住一楼(毛泽东因当时地位低,只能住在会场以外)。
为保证会议顺利召开和与部队的联系,警卫、机要人员也住在这个楼里。会议期间,红军总司令部与各军团,四方面军以及
江西
苏区中共分局的往来电报都是在这里发出和接收的。
主楼和跨院之间伸出一船形的楼房,原是柏家制作酱料及收晒豆子的晒房,
遵义
会议期间是红军总司令部厨房。
会址后院是 “
遵义
会议陈列馆”,是为延伸纪念体系、拓展服务空间、提升展示水平建设的,于2015年1月15日
遵义
会议召开八十周年之际对外开放。陈列馆展厅面积8000平方米,比会议会址大很多。
步入大厅,迎面是一排大型的雕塑群,他们是
遵义
会议20位参加者。
铜像雕塑群以一种继往开来、前途广阔、走向胜利的视觉空间围拢在一起,形成主次分明、前后呼应、左右贯通的空间氛围。
陈列馆内的展览以长征为主线,突出
遵义
会议前奏、召开、会议完善的整个过程,回顾了红军长征在
贵州
四渡
赤水
、娄山关战斗、
遵义
战役、南渡乌江、兵临
贵阳
及建立地方政权、扩红等重要活动。
展览的主要内容共七大章节,包括:前言、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遵义
会议伟大转折、转战
贵州
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走向胜利、
遵义
会议精神永存和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