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义的三天两夜,遇见退伍军人罗夫阅读:1032/5
相关目的地:遵义
出发时间:2022-01-15
出行天数:3 天
人均:2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500902.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前记
来
遵义
,完全不在这趟旅行的计划范围之内。
在
贵阳
北站买了去
遵义
的高铁票。我带着哭肿的眼睛,像一个被抛弃的怨妇被流放在此地。坐上了
遵义
的高铁,我强忍着悲伤赌气“要在
遵义
流浪街头”,他却开着不合时宜的玩笑,那一刻,我心如灰烬。
我静静地望着窗外,任凭不争气的泪水继续扎进发堆,毫无心情看攻略找住宿。
遵义站
贵阳
北到
遵义
40分钟的车程很快就到了。我拖着行李箱走出高铁站,黑的司机吆喝揽客,我一声不吭,雨丝儿飘落着,我的双手有些发冷,在网上随意找了一家青旅。
没想到刚预订完床位房,就接到了青旅老板的一通电话,“我们今晚吃火锅,快过来,很好吃,我们用公筷很卫生的。”那一刻,有一股暖流涌进来,将那颗坠入冰谷的心托了起来。
于是我打车直奔青旅,踩上台阶,掀开门帘,屋子里的火锅热气腾腾地冒着烟。
入住罗夫青年旅舍
△罗夫青年旅舍
“快坐,我们都吃完了,我去给你盛饭。”老板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见到我进来,立马起身进厨房给我盛饭。
大厅上的长桌还坐着三人,都是青旅的住客,瞬间我的孤独被冲散了。
阿云,95后
贵州
人,一头齐耳短发,去年无聊剪了个寸头,笑称那时候像个铁T,真的是差点震掉我下巴。
她看起来是那样的安静斯文规矩,一脸风轻云淡之下,竟然藏着自由潇洒肆意的劲儿,十七八岁开始背包辗转各国,一个人途搭
新疆
西藏
。
阿云是一名设计绘画师,没想到在
喀什
入住的老城青旅上有一面墙绘,“梵高的星空”居然是她画的,阿云称自己“现在有点懒了,觉得自己太浮躁了,提不起画笔。”
阿云停下来了,在家乡暂时安顿下来了,跟旅途上认识的男友住在一起,似乎要开始过着岁月静好的生活,但我总觉得她骨子里的不安分因子依旧在流淌着,随时都可能离开再出发。
阿弃,也是
贵州
人,前几天从
深圳
回到
贵州
,准备在离家不远的
遵义
呆到年前再回家。
”你是
贵州
人,为啥住青旅不回家呀?”我一脸诧异问阿弃。
阿弃是一个微胖的男生,有社交牛逼症,一坐下来就轻松打开话匣子,“不想那么早回家,被爸妈啰嗦,过几天回家,过年的时间刚刚好”
阿弃跟我同年,对这个年纪未婚青年的烦恼深有同感。
除了我们仨90后,还有一个80后的
新疆
伊犁
阿姐。阿姐,三四十岁出头,有个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从12月开始,一个人从
新疆
开车出来玩,一路南下,开到了
贵州
,接下来还会继续往南走。
每一个来青旅的过客总有那么几分独特,带着惊险的故事或是独自上路的勇气。
“老板,你这有啤酒么?”也不知道怎么的,突然想喝点小酒,我竟大言不愧地跟老板讨酒喝。
老板慷慨地拿出了最好的酱香白酒,“这款酒,味道跟飞天茅台的差不多。我最喜欢有人陪我喝酒了。”
第一次喝53度的白酒,有点烈,我只敢慢慢地小抿一口。
罗夫是老板的艺名,名字的由来是受苏联热潮,整天念着各种“托尔夫斯基”等等,老板姓罗,小伙伴便给他起了个”罗夫”的名字。
罗夫17、8岁参军,参加过中越战争,是真正经历过真枪实弹的男人,在部队中很威望。
△罗夫当年的参军照
吃完火锅,我们散步去
遵义
会议会址,青旅离那不远。
△梧桐树下的小凉亭
贵州
的冬天总是阴冷的,下着雨丝儿,
遵义
的街道给人一种一尘不染的感觉,每一块石阶都被冲刷得干干净净。
到会址门口后,罗叔和我们合影后,便去搓麻将了。
△青旅夜游活动合影
罗叔过着令人羡慕的老年生活,有个90后的女儿在
贵阳
已成家,罗叔也当上了外公。如今每天的生活节奏是:上午来青旅打扫卫生,跟客人唠嗑一下、喝喝小酒,晚上或下午玩一俩把麻将,然后回家睡觉。
我在想,老了要跟罗叔一样开个小青旅,每天都有五湖四海的客人陪自己唠嗑,一点都不孤寂。
我们几个继续走往河边散步。
△阿弃的虎背熊腰
新疆
阿姐跟我们讲路上自驾的见闻,开车驶进城市里阿姐一般入驻青旅,在自然风光景区阿姐会住在车里,“晚上我会停在景区的停车场,周围的空气很好,星空雪山都是你的。”听到这,我们都很佩服阿姐的勇气,一个人在郊外过夜。
南方的湿冷是慢慢地渗透进来,我们走得有点冷了,便又沿着河边走回去了。
△青旅的外墙,布置了一排吧台座椅
青旅的每个房间里都放了一个小的暖气器,罗叔是一个细节控,洗手间也特别安装了暖气灯。
△卫生间贴心的取暖开关
想起我在
拉萨
住的青旅,没有空调暖气可以理解,但连一个电热毯都没有。
在零下的夜晚,询问前台,却被冷冰冰地告知想要空调暖气只能花更多钱入住大床标间,青旅的标准是无法配备的。更不用说厕所会装有暖气灯,那是酒店才有的标准。
在罗夫青旅,厨房、洗衣机、烘干机、纸巾、沐浴露、洗发水都是免费提供,真是难得遇见到如此慷慨
大方
的青旅。
△不收费的洗衣机
洗了个舒适的热水澡,卧在柔软的床垫上,不到12点就睡着了,这是我在
贵州
睡得最舒服的一觉。
第二天早上十点多,罗叔到店里来了,“妹妹,起床了么?我给你们做蛋炒饭吃。”
我跟
新疆
阿姐住在同一间屋,阿姐的起床时间一般在11点左右,作息延续着
新疆
时间,11点相当于
新疆
时间的9点,去过
新疆
的朋友都知道这其实是挺正常的一个点,但是不了解的人会以为人家在睡懒觉。
感叹于贴心的罗叔,我和阿姐赶紧起床。拥有睡醒就有饭吃的幸福,我不禁感慨:这到底是什么神仙青旅啊~
”我女儿最喜欢吃我做的蛋炒饭。”罗叔很爱吃,自然饭也做得好吃。
罗叔用的
贵州
当地槽辣椒炒饭,看起来红辣辣的,实则不辣,只是起着调味作用。米饭粒粒分明。还烫了一锅青菜汤,搭配得刚刚好,青菜解腻助消化。
△罗叔的蛋炒饭
午饭过后,我跟阿姐、阿弃出门逛菜市场买鱼,罗叔今晚要给我们做酸汤鱼吃。
今天的雨下得有点大,买完鱼回来,阿弃继续回房睡觉,想着明天就要离开了,我决定还是撑伞出门逛逛
遵义
老城。
捞沙巷-舌尖上的中国美食一条街
遵义
老城有个捞沙巷,离青旅不远,捞沙巷不大,一条几百米的小巷子,上过舌尖上的美食纪录片,里面藏着很多当地小吃美食。
捞沙巷
折耳根是
贵州
当地的特色,吃起来有点鱼腥味,我们都吃不习惯。我们叫了一份当地人都推荐的“蛋包洋芋”,我们叮嘱了老板不要放折耳根。
老板很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折耳根不放就不放吧。”大概觉得不放折耳根简直是失去了灵魂,是对自己美食作品的亵渎。
蛋包洋芋的确好吃,煎得金黄的鸡蛋,糯软的炒土豆,真的是满口的香味。
捞沙巷
捞沙巷
△蛋包洋芋
奈何这几天我的胃口不是很好,我们点了一份芋圆冰粉后,想到晚上还有大餐,更要留点肚子迎接罗叔的酸汤鱼了。
捞沙巷
△芋圆冰粉
捞沙巷
△怪噜饭
合伙拼完小吃后,我和阿姐在捞沙巷分开,阿姐回青旅,我继续漫步雨中扫街。
我喜欢扫街,用漫无目的地游荡的方式来探索一座城。
遵义会议会址
不知不觉又走到了
遵义
会议旧址,里面还有一个二层的场馆,可以免费预约参观。
即使周末,但场馆里参观的人并不多,很多年轻人对红色景点不感兴趣,但我决定将自己放进这段历史中去感受。
万里长征的艰辛确实震撼到了我,阅读着烽火连天年代留下的书信、观看着影像,只有身临其境地感受、触摸到这段历史才会发现,课本里的翻越雪山、横渡
赤水
河不再是空洞洞的词汇,而是真正地一步一步用脚从泥泞中拔出来、从风雪里踏出来。
那些年轻英勇的战士们,在这个
和平
年代依旧值得我们崇敬。
遵义会议纪念馆
△战争年代的家书
遵义会议纪念馆
△作战计划书,那些英勇的将领们,字写得也真好看
遵义会议纪念馆
△20世纪30年代的
遵义
走出旧址后,我继续朝着各种小巷子走。
△枯黄的梧桐叶像斑驳的冬日
遵义
会址附近没有新起的高楼大厦,随处可见陈旧的居民楼。灰暗的、衰老的、败旧的、破碎的、残垣老墙,它们留下时间痕迹的样子总是能吸引到我。
△通往巷子口的楼道
△在路边发现一口刻着“中华民国1938年”的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