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名于你,名扬千年(一)【景德镇陶瓷史、三宝村、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阅读:1777/4
相关目的地:景德镇
出发时间:2023-05-07
出行天数:4 天
人均:30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244600.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行程:
@20230507
杭州
西站高铁出发至
景德镇
北站,一嗨租车高铁站门店取车,下午玩三宝国际陶艺村,晚上陶溪川夜市。≈住蒲石山居酒店(三宝陶艺村店)
@20230508 自驾到
新平
瓷宫、东埠古街、
瑶里
古镇、
景德镇
御窑厂遗址公园,晚上陶溪川夜间门店。≈住陶邑阊阳酒店(陶阳里御窑景区店)
@20230509
景德镇
古窑民俗博览区、景瀚陶瓷广场、晚上
景德镇
御窑博物馆。≈住陶邑阊阳酒店(陶阳里御窑景区店)
@20230510 乐天集市、
景德镇
中国
陶瓷博物馆,下午高铁回
杭州
西站。
去年11月的旅行原本安排的是上半段
江西
婺源
,下半段
景德镇
,出发后在高铁站收到
景德镇
封城的消息,遂改去了
安徽
黄山
市
徽州
区。念念不忘的
景德镇
,终于在半年后成行。
先生去年就买了好些关于瓷器的书来学习,也看了不少
景德镇
瓷器的片子。我前期未做功课,就需要恶补了,临时抱佛脚看了前
上海
博物馆副馆长陈
克伦
的《瓷器
中国
》、马未都的《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和涂睿明的《捡来的瓷器史》等。
一、关于景德镇的陶瓷史
景德镇
市,位于
江西
省
东北
部,其东南方向与
婺源
县毗连,所以很多游客会将
婺源
与
景德镇
串连游玩。一条
昌江
河由北向南贯穿
景德镇
全境,因其位处
昌江
河之南,东晋时期称其为“昌南”;汉朝时易名“
新平
”,辖于江州;唐武德四年(621年)置
新平
县;唐开元四年(716年),更名“
新昌
县”;唐天宝元年(742年)又易名“
浮梁
县”。北宋赵恒景德元年(1004年)更名“
景德镇
”,辖于
浮梁
县。解放后
景德镇
从
浮梁
县分出,独立为
景德镇
市;或许因“
景德镇
”三字声名响彻寰宇,1960年,将
浮梁
县并入
景德镇
市。
如今的
景德镇
市,下辖珠山区、
昌江
区,
乐平
市和
浮梁
县。珠山区是
景德镇
市的中心城区,地处六山两湖(
黄山
、九华山、
庐山
、龙虎山、
三清山
、
武夷山
、
鄱阳
湖、千岛湖)风景区的中心。
昌江
区以
景德镇
母亲河“
昌江
”而得名,
景德镇
市政府所在地。
乐平
市因“南临
乐安
河,北接平林”而得名,境内保留了明清古戏台412座,融建筑、雕塑、工艺、绘画、文学于一体,被称为“
中国
古戏台博物馆”、“赣剧之乡”。
浮梁
县,“因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于唐天宝元年更名并沿用至今。我们在白居易的《琵琶行》里读到的“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
浮梁
买茶去”,说的就是这里,
浮梁
茶曾与
祁门
红茶齐名,大宗出口,名噪一时。
如今的
景德镇
市,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瓷都”内陶瓷大家云集,专业人才济济,拥有一大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享受
江西
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工艺美术专业教授、省市高级工艺美术师,以及十多万从事陶瓷行业的民间陶艺人。再加上每年吸引过来创作交流的大批境内外陶瓷艺术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陶瓷大军”。
一座
景德镇
,半部
中国
瓷器史。2000多年冶陶史,1000多年官窑史,600多年御窑史,看
景德镇
的介绍,总会看到这些数字,诚然瓷器造就了这个城市,这些数字也成就了
景德镇
千年瓷都的荣耀。史料记载,“
新平
冶陶,始于汉世。”也就是说,在汉朝,这里已开始烧造陶瓷了,唐代起开始烧造青瓷。但那时,昌南也罢、
新平
也罢、
新昌
也罢、
浮梁
也罢,都尚属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弟”,虽然有官派任务下来时,时不时也有产品被选入宫作为贡瓷,但终究仍属藉藉无名之辈。
凤凰涅槃、一鸣惊人,始于那个多事之秋。公元1004年秋,53岁的辽朝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入宋,年底宋辽在澶渊郡(今
河南
濮阳
)缔结盟约,史称“澶渊之盟”,这是北宋和辽朝在历经二十五年战争后的产物,从此宋辽两国有了百年
和平
。这一年,宋真宗赵恒启用了新年号“景德”,也是这一年,皇帝对贡品中的一种瓷器喜爱之极,赞其“素肌玉骨,光致茂美”,高兴之余,将新年号赐予了它的产地,同时还钦命在瓷器底部写上“景德年制”。尽管这一年号真宗皇帝只用了四年,但从此却使一个南方小镇“
景德镇
”扬名千年。
【关于年号与地名的关系需要澄清一下】
看到很多蜂友说,“从此,
景德镇
成为
中国
历史上唯一用皇帝年号命名的城市”。其言谬之远矣,以“年号”命名地名的习惯,唐宋两朝的皇帝们都很喜欢。
比如
现在已撤、并、改的有建安、至德、大历、兴元、乾德、咸平、祥符(
开封
旧称)、崇宁、隆兴(
南昌
古称)、宝庆等。沿用至今的有:宝应、
永泰
、
兴国
、
淳化
、景德、天禧、
政和
、
绍兴
、
庆元
、嘉定等。举个例子:
绍兴
,是宋高宗的年号。1131年正月初一(时建炎五年),赵构行在(“行在”指皇帝巡幸之地)越州,大赦改元,从“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改为
绍兴
元年,“绍”即继承、“奕世”即累世、“宏休”即宏大的事业、“兴”即中兴、“丕绪”即皇统。美好的愿望和壮志的雄心哈。十月十一日,高宗效仿昔日唐德宗兴元元年巡幸梁州,改梁州为兴元府故事,擢升行在越州为
绍兴
府,“
绍兴
”之名沿用至今天。后来,越州官绅上表乞赐府额,赵构题额“绍祚中兴”。
浙江
省的
绍兴
市也是很有名、人才辈出的城市哦。
更早的可追溯至公元762年,
江苏
省中部安宜县获“
八宝
”献于皇帝,唐肃宗李豫视为定国之宝,遂改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赐安宜县名为“宝应”,现隶属于
江苏
省
扬州
市。宝应是
中国
历史上最早以当时帝王的年号作为地名,并一直连续沿用至今的县。(
福建
建
安县
和
安徽
至德县,虽然皇帝以年号赐命较
宝应县
早,但分别于1913年和1959年撤并了。)所以,
景德镇
既不是最早,更不是唯一,名气最大倒是真的。
言归正传。北宋时期,南方流行青瓷,北方流行白瓷,这件让宋真宗爱不释手的瓷器却是青中带白、白中闪青,有着玉一般的质感,坊间唤为“假玉器”、“饶玉”,它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影青瓷”,产品质量以十二字“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至北宋晚期,青白瓷生产的数量、质量均达至巅峰,并通过贸易使产品远销至
东南亚
、
中东
、
非洲
各国。
【全国各著名窑口简介】
这期间,其实全国北方、南方各大窑口、各类瓷器仍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各有各的主打产品,各有各的市场。下面简单罗列一下,其中包括宋代汝、官、哥、钧、定五
大名
窑。
越窑:
浙江
绍兴
、
上虞
、
余姚
、
慈溪
一带,烧造始于东汉,是青瓷原始瓷的产地;盛于唐、五代,特别是晚唐、五代时期烧造的神秘的秘色瓷(
陕西
法门寺地宫发现的十四件秘色瓷国宝即为实证),是越窑的巅峰之作;衰于宋,被北方青瓷、南方龙泉瓷和
景德镇
青白瓷取代。
耀州窑:
陕西
铜川
黄堡镇(宋代属耀州),唐代起生产青瓷,至北宋以刻花青瓷取胜,创烧出茶叶末釉。金元后开始没落。
汝窑:
河南
宝丰
清凉寺(宋代属
汝州
),宋徽宗时期(1106年间)始制青瓷,随北宋终结而结束(1127年),存世时间最短,传世完整器也仅70件左右。
官窑:官窑的概念语焉欠详,理解并不完全统一,现在一般指的是宋代皇家或宫廷自建的窑厂。北方官窑始于宋徽宗时期,因黄河改道,几次洪灾,汴梁城已永埋泥沙之下,无法考证。南方官窑始于宋高宗赵构时期,目前考证的窑址,一是
杭州
乌龟
山南
麓,是当年的“郊坛下内窑”;一是
杭州
凤凰山老虎洞,是当年的“修内司窑”。官窑也仅南宋时期有烧造。
哥窑:一个扑朔迷离的窑口,有“龙泉说”和“
杭州
说”。经两地发掘的瓷片标本与馆藏传世哥窑进行成分测试对比等手段,最新考证的说法倾向“
杭州
说”,窑址在凤凰山老虎洞。出产的青瓷“紫口铁足”,大小开片“金丝铁线”,又称“百圾碎”。开片是件神奇的事,裂纹并非出窑之后便固定成形了,有些在出窑一两年间还在不断发生,或是清脆的“叮”的一声,抑或是无声开裂现纹,图形像冰裂炸开碎纹,像树木开叉生枝,真是美妙神奇。开片似乎是哥窑的“专利”,事实上汝窑、官窑也很常见,也均能呈现开片之美,但双重大小开片的,倒确属哥窑专利。
钧窑:
河南
禹州
(宋代称钧州),烧造时期为宋代晚期、金、元三个时期。因釉厚且黏稠,以“蚯蚓走泥纹”为典型特征,产品有天蓝、月白、紫红、红斑等,虽然包彩斑斓,但仍属青瓷,都是靠铁元素呈色。
刑窑:
河北
内丘
、
临城
一带(时属刑州),以烧造白瓷著称。始烧于隋,盛于唐,曾作为贡瓷,统领半壁江山。唐末、五代时期被定窑取代。
定窑:
河北
曲阳
县涧磁村(时属
定州
),创烧于唐,五代后取代刑窑成为全国白瓷之冠。宋金时期为烧造黄金时代,以“象牙白”享誉全国,终于金朝。定窑在北宋中期首创覆烧工艺,大大提高了当时的生产效率。而对于“白瓷”烧造的接力,
景德镇
于元代以“卵白釉”承接,于明永乐时期又创烧出“甜白瓷”;到了明代后期及清代,
福建
德化
创烧出“鹅绒白”,并出口至
欧洲
各国。
龙泉窑:
浙江
丽水
龙泉市
,以龙泉青瓷闻名。开创于三国两晋时期,北宋初期,生产的多管瓶、盘口壶、执壶等以风格独特而崛起,是吴越钱氏向北宋纳贡青瓷的主要产地。南宋中晚期,烧造达到鼎盛。元代,龙泉青瓷烧造量大,多为出口,成为外销瓷的生产基地。明代初期洪武朝起,承担为宫廷烧制青瓷的任务,那时“饶州”(
景德镇
)、“处州”(龙泉)犹如一双并蒂莲齐放,一时风光无两。明成化年间,龙泉窑退出官窑烧造。
再说一下“黑瓷”,这个较为小众。黑瓷的烧造也始于东汉,东晋、南朝时期以
浙江
德清
窑为主;唐代以
河南
鲁山
花釉为主;宋代以
江西
吉州窑为主。宋代文人间兴起“斗茶”后,
福建
建阳(建窑)生产的“建盏”脱颖而出,“滴珠”、“金兔毫”、“银兔毫”、“曜变天目”等深受文人喜爱,也直接影响了
日本
的审美与茶道。目前最贵的建盏也在
日本
,2016年9月
纽约
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只“南宋建窑油滴束口盏”拍卖了7828万元。
从上面简介来看,到南宋时期,很多窑口已经没落,官、哥、钧、定、龙泉、以及一些小众黑瓷尚在。而正是在南宋时期,
景德镇
制瓷业却迅速发展,除了外来手工艺者,当地百姓也亦农亦工,农闲时几乎全民制陶,据统计,当时方圆一百里有窑300余座。但到南宋晚期,兵乱、天灾使全国的制瓷业都处于停滞状态,官、哥、定各窑口也相继衰落、甚至关闭。
景德镇
的青白瓷当然也未能幸免,逐步衰退。
但老天爷赏饭吃啊!
蒙古
铁蹄踏平了大半个欧亚大陆,青花颜料“苏麻离青”来到了
中国
;在自家地盘上发现了高岭土,一种性能更好、更耐高温、可塑性更强的瓷土;几百年的实践,胎土中对氧化铁的淘洗更彻底,胎体颜色更白了。上述三个“因”,加上
景德镇
匠人的聪明才智,在原先胎土中加入高岭土,利用严格配比的瓷石“二元配方”技术,产出了“果”,研制生产出了质地更坚硬、颜色更白的硬质瓷——“青花瓷”诞生了。从宋代的瓷器到元代的青花瓷,是陶瓷技术的第二次革新。可以说,如果没有高岭山的土,恐怕就没有了
景德镇
的繁荣。
【插播:关于高岭土与丝绸之路】
说到高岭土,康熙五十年(1712年)
法国
神甫昂特雷科尔曾将高岭土标本寄回
法国
;同治四年(1869年)
德国
地质学家费
迪南
·冯·李希
霍芬
来高岭考察,在其所著《
中国
》第3卷中,把在高岭山一带探勘的陶瓷原料,以“高岭”的拉丁文译名Kaolin来命名这种瓷土,“高岭土”是世界上第一种以
中国
原产地为通用名称的矿物,而
浮梁
县的“高岭村”也在人类陶瓷史上永远留下了足迹。
顺便再提一嘴李希
霍芬
,一位近代地理学的先驱,他发现了
美国
加州的金矿,也勘探出了我国
山西
的煤矿。1868年到1872年,李希
霍芬
受
上海
西商会的委托来
中国
探矿。同时,
德国
政府(俾斯麦执政期)也让他找一条可以连通东方和西方的交通线路。带着这两个任务,李希
霍芬
在
中国
进行了7次考察和旅行,并翻阅了大量
中国
古籍。1877年,李希
霍芬
完成五卷《
中国
》学术著作。他在书中提出,古代有一条从
撒马尔罕
(在今天的
乌兹别克斯坦
)到
洛阳
的古老的商道,他把这条商道命名为“
丝绸之路
”,还推测出罗布泊和楼兰的位置。李希
霍芬
是第一个根据
中国
史籍中的信息把古代的交通路线绘入地图的
欧洲
地理学家。可以说李希
霍芬
是“最先明了
中国
地文之伟大科学家”,在他游历
中国
之后,民国地质学家翁文灏尽力游说和敦促民国政府,终于成立了本国的地质研究所,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地质调查。可以说,民国地理学和地质学确实是在李希
霍芬
的调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同时,毋庸置疑的,他的“游历”也不是纯学术的研究和探查,也带着其母国的政治立场。
李希
霍芬
提出了“
丝绸之路
”的概念,构想了一个理论框架,而真正沿着这条路线去考察和探险,并证明
丝绸之路
确实存在的,是他的学生
瑞典
探险家斯文·赫定。1936年,斯文·赫定出版了著作《
丝绸之路
》,从此“
丝绸之路
”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地理学名称。斯文·赫定大学时就开始从事职业探险活动。1890年到1937年,斯文·赫定先后5次来到
中国
探险。1896年,他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了丹丹乌里克,即古于阗的遗址。1900年,他发现了古楼兰城,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1901年,他从
新疆
进入
西藏
,绘制了
西藏
地图,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但如同那个时期蜂拥而至的
欧洲
诸国(加
日本
)众多探险家一样,斯文·赫定也是
新疆
、
敦煌
大量文物流失海外的始作俑者,是
中国
文物的掠夺者。反观周边
东南亚
各国的文物流失,不禁感慨,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在被掠夺啊!
话说回元青花,有人物故事的元青花瓷瓶目前仅发现八件,其中两件为私人收藏,六件均流失国外,现在真是天价啊!2005年7月12日,在
伦敦
佳士得“
中国
瓷器及艺术品”拍卖场中,
伦敦
古董商艾斯凯纳齐以1568.8万英镑竞得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折合人民币2.3亿多元;2015年,这个罐罐估价达到16亿元人民币。行业内“鬼谷下山”已成为这件瓷器的代名词。“鬼谷下山”又称“鬼谷出山”,出自《战国策》。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燕齐两国交战,齐国谋士孙膑被擒,师傅鬼谷子应齐国国君所求,出山前往营救。元青花罐图绘的便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鬼谷子坐在由狮虎共拉的两轮车上,后面跟着两个骑马的人,其中一个穿着武官衣服打了一面旗写有“鬼谷”两字。
回到正题,老天爷赏饭吃的第二步,是蒙元皇室是如此的喜爱
景德镇
烧制的青花瓷和卵白釉瓷,以致于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十五年(1278年)下令在
浮梁
县设立“
浮梁
瓷局”,用于监督和烧制皇家用瓷。自此,
景德镇
逐渐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在海上
丝绸之路
贸易最为繁盛的元代,瓷器成为当时数量最大的出口产品。有人说,china一词是随着贸易的发展而产生的,小写是“瓷器”,大写是“
中国
”,而china之名源自“昌南”的音译。我觉得应该是纯属巧合,此地汉朝时就名叫“
新平
”了,即使唐代就有产品随贸易出口,那对外也是“
新平
造”、“
浮梁
造”,也绝不会是“昌南造”哈。同样的,说china之名源自“长安”的音译,我也认为是纯属巧合。
元朝短短百年,到了明朝初年,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又在
景德镇
(
鄱阳
县城)设立御器厂(清世祖顺治十一年「1654年」,改名御窑厂)。 明朝永乐年间,
景德镇
的御窑烧制出了第一件通体宝石红的瓷器(祭红的一种),这标志着
景德镇
的烧造工艺已达到了不可超越的高峰。明宣德元年(1426年)朝廷首次派出宦官到
景德镇
督陶,但这些宦官通常“不懂业务”,还骄横跋扈。 明成化以后,
景德镇
的工艺水平达到顶峰,官窑名单上也就只剩下
景德镇
了。同时,皇帝不断有新创意,在皇家订单的不断碾压下,
景德镇
的技术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一枝独秀,
景德镇
在瓷器市场上打败了所有的对手,包括最有竞争力的龙泉窑,成为了“天下瓷都”。
再后来,制瓷技术在颜色上又有了重大突破。成化的斗彩、万历的五彩、康熙的粉彩、雍正的珐琅彩争奇斗艳。色彩的进步始于斗彩,人们终于可以在瓷器上画出颜色丰富、画面精美的图画了。“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横空出世,并注定价值不菲,这款鸡缸杯现存世仅17盏,其中4件为私人收藏。2014年4月8日,“玫茵堂”珍藏的这样一只小酒杯在
香港
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8亿元港元成交。买家就是“任性哥”刘益谦,
上海
龙美术馆的谛造者。网传他的新理益集团旗下的药厂生产布洛芬,疫情期间赚了24亿。
到了乾隆爷一朝,这位风流天子钟情花哨新奇之物,他“在任”期间出现的仿工艺釉瓷器可说是“炫技走秀”了。以瓷为胎,通过各种高温、低温和彩绘工艺,仿制铜器、玉器、石器、木器、竹器、漆器等各种质地的器物,创烧出瓷器来。模仿的古代青铜器,上面有斑驳的锈痕、错金银纹饰;模仿的木器、竹器,上面有木板拼接痕、木头竹子的节疤、木纹纹路和竹丝纹路;模仿的玉器,除了有玉的温润质感,还有玉的瑕疵等。再后来的象生瓷,湖蟹、石榴、荔枝、核桃、花生等等,更是惟妙惟肖,足可以假乱真。
【说说那些年的专业督陶官们】
这期间,专业督陶官的入驻无疑功劳大大的,像是给
景德镇
注入一支强心针,使
景德镇
制瓷业锦上添花,一个服务于皇家的、拥有全国顶尖制瓷匠人的瓷器烧制“研发部门”诞生了。而这些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督陶官们,后人也记住了他们,现在我们用他们的姓氏来称呼他们当时管理的官窑,
比如
:康熙时的臧窑、郎窑,雍正年间的年窑,还有从雍正持续到乾隆朝的唐窑。
臧窑:臧应选,原是工部郎中,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七年奉旨到
景德镇
督造官窑。《
景德镇
陶录》“康熙年臧窑”条曰:“厂器也。为督理官臧应选所造,土埴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其浇黄、浇紫、浇绿、吹红、吹青者亦美。”臧窑的主要成就是开发了很多漂亮的单色釉品种,以及仿造明代青花五彩瓷精品,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气势。
郎窑:郎廷极,时任
江西
巡抚,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兼任
景德镇
御窑厂督陶官。郎窑的主要成就是仿宣德、仿成化,包括青花、霁红、霁青、甜白、斗彩等精品。在仿烧永宣红釉时,创烧出了“郎窑红”,一种不同于明代宝石红温润的红釉,它色彩红艳鲜明、有玻璃
光泽
,器身越往下色泽越浓郁凝重,赤如凝血,色彩流动而富有变化,能清晰看到釉流动的痕迹,被称一代绝品。这是被称为最难烧制的陶瓷品种,用一句话来形容“要想穷、烧郎红”。
年窑:年希尧,年羹尧的胞兄,雍正四年,督理
淮安
板闸关税务的同时,开始兼理
景德镇
御窑厂窑务。这时期在仿古创新上有很大成就,这时期唐英也已经在御窑厂做协理官,平时的烧造事宜均由唐英主持。
唐窑:唐英(1682—1756)清奉天(今
辽宁
沈阳
)人,字俊公,自号蜗寄老人。清雍正六年(1728)起奉命驻
景德镇
御厂任协理官,乾隆元年(1736)起先后管理
淮安
关及
九江
关并兼理窑务,直至乾隆二十一年。唐英是
景德镇
成绩最大的督陶官,在
景德镇
督陶时间近30年,身体力行,穷尽毕生心血潜心钻研陶瓷。在习惯上,我们所称的唐窑是指唐英于乾隆二年至二十一年所督造的
景德镇
官窑。《
景德镇
陶录》“乾隆年唐窑”条曰:“厂器也。内务府员外郎唐英督造者。……公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所造具晶莹纯全。又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逞能,无不盛备。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银、彩水墨、洋乌金、珐琅画法、洋彩乌金……天蓝、窑变等……厂窑至此,集大成矣!”在唐英的督办下,仿古复烧的,青胜于蓝;创新立意的,美仑美奂。简直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景德镇
陶瓷发展到雍、乾时,确实已集过去所有制作之大成,达至巅峰!同时,唐英所著《陶成纪事》、《陶冶图说》及《陶人心语》,均为研究
景德镇
制瓷史的重要文献。尤其是《陶冶图说》中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瓷器生产的二十项流程,这是我国有关陶瓷工艺过程的第一部系统著作。
景德镇
有如此成就,除了天时、地利,还有人事。
景德镇
东汉时期参与了原始瓷到青瓷的蜕变,唐代起可烧制可作贡瓷的青瓷;五代后,兼烧制白瓷;北宋中期,青白瓷为主导产品;北宋晚期,青白瓷“饶玉”的烧造数量、质量均达到巅峰;南宋晚期,青白瓷衰退。期间,博采众长,生产仿哥、仿汝、仿钧、仿耀,包括明清时期仿龙泉的瓷器,积累经验,为成为全能型选手做足准备。元起,一旦机会降临,便可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元青花奠定基础后,新产品、新色系迭出。仅颜色一项,明永乐、宣德时期,研制出宝石红(霁红)、黄釉、孔雀绿釉(法蓝)等;
清康
熙时期,研制出郎窑红、豇豆红、天蓝釉、洒蓝釉等;清雍正时期,研制出松石绿釉、皇家锑黄釉,仿烧茶叶末釉;清乾隆时期,更是各类新奇的仿工艺釉。所以,
景德镇
是在自身不断的求进、求精、创新中生存壮大的,创造出了无数陶瓷精品,更是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
大名
瓷著称于世。
明清时的
景德镇
真是盛极一时,当时全国有四
大名
镇之说,指的是
景德镇
、汉口镇、
佛山
镇和朱仙镇,而
景德镇
是唯一不靠水运起家的城镇。
景德镇
的兴盛依托了陶瓷业的兴盛,然则,胜也萧何、败也萧何,
景德镇
的衰落也同样随着
中国
瓷业的衰落而衰落。在唐代,
中国
瓷器就已经出口,自此瓷器一直是
中国
最重要的外贸商品。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
欧洲
大陆来说,
中国
瓷器可作为黄金的替代品,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欧洲
人对瓷器的热爱和迷恋近乎疯狂。于是,
欧洲
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不计成本地研制造瓷技术,但屡试不成。千年后,时间到了18世纪,普鲁士的国王奥古斯都二世成为
欧洲
第一个
成功
烧造出瓷器的人。即使300年后的现在,奥古斯都在
德国
迈森
建立的瓷器工厂仍保留着纯手工制瓷,仍保持着
欧洲
贵族的风格,
迈森
瓷价格昂贵,被称为“瓷中白金”。同样在18世纪的
英国
,也已经独立创造出了一种属于
欧洲
人自己的瓷器——骨瓷,这是硬质瓷的升级版,且极薄、极通透。到18世纪中期,
欧洲
第一条机器化瓷器生产线出现,瓷器完成了第三次产业升级。
漂亮瓷器不再是昂贵之物,民间市场和海外市场迅速被洋瓷占领。1903年,光绪皇帝下旨
景德镇
御窑厂停止烧造,注明的时间是“永久”。失去了宫廷订单,在民间市场,
景德镇
窑业完全无法跟洋瓷相竞争,
景德镇
的高光时刻迅速陨落。同样放至全国,1930年,
中国
的陶瓷进口首次超过了出口,整个
中国
瓷业也从此走向低谷。从李希
霍芬
发现高岭土成分的那一天起,从
德国
研制出
欧洲
第一件瓷器的那一天起,外部世界在“科学”的
通道
上越走越快;而
景德镇
百余年间仍固守在一个传统手工业城市,这就注定会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剧烈冲击下轰然倒下。
(建国后)
转眼到了新
中国
成立,振兴
中国
瓷业的期盼在老瓷人胸中熊熊燃烧,国营、集体等大瓷厂通过合并纷纷成立。1950年5月和6月,刚成立的
景德镇
建国瓷业公司接到第一个订单,为中央人民政府制作400套加彩茶具和为中央行政办公处制作180套加彩餐具。1952年,郭沫若提出研发“建国瓷”的建议,经各方协作和反复试验,1954年新
中国
成立5周年
大庆
前夕,中华人民
共和
国第一代国家庆典用瓷——“建国瓷”诞生了,千年瓷都
景德镇
浴火重生,重现世间。
本想对建国后计划经济时期
景德镇
的“十大瓷厂”作一了解,对照这些大厂的前身今世,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城镇。但着手梳理后,发现根本就是理不清、剪还乱。“十大瓷厂”是对
景德镇
国有大型瓷厂的俗称,实际上是远不止十个的。网上查找的关于“十大瓷厂”的资料也均不相同,各瓷厂拆、并、兼营、改名后的厂名都同时列入,矛盾之处颇多。何况,七十年来改名太多了,举个例子, 1952年,由私营16座窑厂和200多栋坯房组成公私合营“华光瓷厂”、“群益瓷厂”、“光大瓷厂”三家瓷厂;1956年公私合营进一步合并了华光、群益、光大三个瓷厂,成立了“第三瓷厂”;1957年改名“
新平
瓷厂”;1964年拆分为“
新平
瓷厂”和“新华瓷厂”;1969年
新平
瓷厂改名为“人民瓷厂”(是当时全国唯一生产经营传统青花瓷的专业厂);1978年又重新筹建,1985年投产,名称为“华风瓷厂”,直到90年代改制关闭(倒闭)。即使我做笔记,画线条,眼睛看瞎也整不清楚啊,于是直接放弃。
2023年5月7日 第一日 周日
早上六点不到起床,表弟来接,七点出头到达
杭州
西站。
杭州
西站建造历时三年,去年九月通车,以“云之城”为设计理念,涵括“云门”、“云谷”、“云路”、“云厅”等意象,当然理解这些意象还需要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候车厅很大,许是时间早,人不多,倒是方便我们有充足时间拍拍照,不会感到难为情。候车大厅的白色屋顶与光伏板的组合极为漂亮,线条流畅,是妥妥的节能“绿色大屋顶”;自动扶梯的圆拱像极了太空舱。西站的设计有一个理念是方便、快捷,“中央进站,两端候车”,这个非常实用,与地铁、停车场的接驳也十分人性化,这方面比
杭州
东站好太多了。十一点,在
景德镇
北站停车场交接好一嗨租车,是用手机控制的云钥匙,油量明细也清清楚楚。
二、三宝村
第一站是珠山区三宝村,北宋时期,正是这里的湖田窑创烧出影青瓷,吸引了皇帝眼球,才使
景德镇
一鸣惊人。高铁站到“蒲石山居”车程二十分钟,天气很好,心情不错。先入住,再觅食。车未停稳,前台阿姨就出门来接,交帮我们拎行李。房间在一楼半,房间有些狭长,床铺一侧作了隔断,故小桌子不大好放,只有一张椅子,有茶壶,没有茶杯、茶叶,许是主人家料定客人一定会自己买瓷杯,料定客人没有时间坐下来喝茶吧。我们向阿姨要了一个茶杯,包了一些茶叶,态度是极客气的。早餐挺干净,中式,管饱,不够可以再要。
【文祥窑】
“寻味三宝”在村子入口处,中午十二点,外面已坐满了等位的人,拿了号子先去附近闲逛。马路对面有好大一片草地,有小朋友在放风筝、有年轻人在遛狗,这个场地搞大型活动,或音乐节什么的应该很不错。草地围墙外
新建
了很多白墙黑瓦的三层赣式民居,统一制式,大部分还空着,二线窑口“余寅窑”也在这里。“寻味三宝”旁边是“文祥窑”,一长溜的红砖房,爬满了绿植,覆盖了半墙,辨识度很高。茶器、文房、瓷板画十分漂亮,大部分产品底款为“文祥”或“简”。充当导购,向我们介绍产品的知性姐姐讲解十分专业,他家产品色彩丰富,都是一次性烧成釉下彩(这句话现场听到没在意,后来仔细琢磨才理解,这个工艺很难),他家主攻原创设计,特别是
敦煌
题材的茶器、瓶器、瓷板画,太精美了,单件小茶器售价在二、三千左右,大器都是上万元的;青花主要以传统题材为主,售价一般也在两千以上;还有一个特价活动区,以主人杯为主,分150、200、450、550几档。看得我们眼花缭乱,因为是第一家店,没下手,现在还有些后悔。店内瓷器除特价外,一般可以打八折,后来我知道这几乎是
景德镇
各店铺的行规,产品打八折,以及设一个特价区,以吸引顾客。回到“寻味三宝”继续等位时,查了一下,原来“文祥窑”是非遗基地,老板文祥先生还蛮有故事的,是“景漂景归”的代表人物,2014年扎根三宝村创业,他家从泥、坯到釉、彩绘颜料,都是自己独家研制的秘方与独创的制瓷技艺。他家的
敦煌
“飞天”系列在2015年
米兰
世博会获得金奖。而给我们当导购员的,正是他的妻子简洁。
被小红书安利的“寻味三宝”,等位等了一个小时,入坐后等上菜又等了25分钟。一点半终于吃上菜了,“豆冲鱼头”味道着实不错,豆泡满含汤汁,汤汁浓且鲜醇,但也不至于惊艳。但若是以两小时吃顿午餐的代价,我认为便不值得打卡。
【三宝国际陶艺村】
吃饱回民宿休息至三点,抓紧时间直接驱车到“三宝国际陶艺村”。三宝国际陶艺村在三宝村四家里,1995年,旅加陶艺家李见深出资一万美元买下这里几幢农舍,改造为陶艺创作、研修、食宿、美术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三宝国际陶艺村。李见深是
江西
九江
人,1982年毕业于
景德镇
陶瓷学院,1995年毕业于
纽约
阿尔弗雷德大学的州立陶瓷学院,现在有一长串的头衔。在李教授的筹建、打造、带动下,偏处一隅的三宝村渐渐成为一个网红村。现在户籍人口不足800人的三宝村,常住“景漂”有3000多人,吸引了近200家文创机构入驻,来自全球的热爱陶瓷的各类人才,在这里创新创造,追梦圆梦。
网红“陶瓷斑马线”就在他家“三宝美术馆”外面,不过已磨损厉害,拍出照片毫无美感。网红陶艺墙就是美术馆的外墙,将烧造中的残次品砌入低矮的黄土墙中,有断臂的观音、缺兵器的关公、裂肩的财神、缺腿的寿星、无头的
菩萨
,以及变形的缸、罐、瓶、钵、碗等,院子内墙还有一块爬藤掩着的白瓷砖,上面写着“千年墙”、李见深、吉姆及另一人的名字,和“2004”的年份。对面是一爿陶罐墙,排列堆叠较为齐整,绿苔在陶罐间滋生,拍照倒还不错。这种砌造法全国各地较为常见,
比如
年初去的南风古灶就有陶瓷墙和缸墙,
泉州
蟳埔村有将蚵壳筑墙等。
“三宝美术馆”门票20元,买他家饮品可以免门票,40元一杯的拿铁是那种好小的纸杯,档次瞬间下拉,其实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瓶瓶罐罐、杯杯碟碟,实在应该给客人用李教授手作的古拙咖啡杯呐,可见心思不在正经经营美术馆上面。馆内游客四人,倒是十分清静。展品都在一间屋子内,最重要的展品是李教授在第三届马家窑文化节上的几件作品,这是世界各地的陶艺艺术家奔赴
甘肃
省
临洮
县马家窑,用马家窑的黏土做的“新马家窑”作品。土黄色、褚红色、浅灰色、砖红色的黏土以龟裂、变形的陶罐意象堆叠而成的作品,我们欣赏水平不够,不能享受作品之美。但李教授的这些作品规格肯定相当高,因为在当年“2019首届国际当代陶艺作品与马家窑出土陶器展”上好像是得了奖的。我对“喵星人”系列作品十分喜爱,共有七款,都是李教授手作的签名款,风格时尚前卫,很有日式风,显然是受到
宫崎
骏《猫的报恩》和《侧耳倾听》里猫男爵的启发。后院有条小溪,风景自然古朴,落叶满地。若有时间,安心坐下,听水声、听风声、听树叶的沙沙声,不失为一件美事。溪边有几间工作室,但显然废弃有些年头了,里面胡乱堆着杂物,积满了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