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草原嵛山岛阅读:689/5
相关目的地:大嵛山岛
出发时间:2020-12-03
出行天数:45 天
人均:300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071389.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题记:2020年11月离了职,一个人开了一辆小车,后备箱放了一辆自行车,带着随遇而安,从
杭州
出发,到
福建
,
广东
,
广西
,
贵州
,
云南
,
四川
,
重庆
,
湖北
,
安徽
,又回到了
浙江
,一路8000多公里,45天,要不是疫情反复,可能时间还更长,拍了很多,写了很多。人生难得!慢慢更新。
前一晚撸了别人的狗子又喝了别人的酒,一觉到8-9点才起来,9点多从
温州
平阳
出发,往
福建
走,算是出省的第一步了。一段G104国道后在观美上了沈海高速,从柏洋口子下了,沿着小路往渔井码头走,村镇穿梭,又山峦重叠,天上的云衬在蓝色的背景布下,阳光灿烂又不耀眼,令人心旷神怡,毕竟这是出来的第三日,就像刚刚启封的美酒,抿了几口觉得味甘,而酒瓶里又是满满的,一切都心满意足。
从硖门乡转到海边,再沿着山海衔接走,就到了渔井村,渔井码头有个停车场,几十个车位,平常停一天10块,旺季车满为患,但是这个季节停了不到10辆车,也没收停车费。我进了码头的候船室兼小卖部,拔了根烟,向老板打听情况,老板说去往嵛山岛的班船现在一天有两班,早上7:20,下午14:10,回来是7:30左右,13:20左右,每个季节的船次不太一样,航行时间半小时左右,船票单程50,来回一起100块。老板告诉我车子别停到靠海一侧,浪打过来沾了海水就变盐腌了。
谢过老板,我跑回车上休息,等着售票窗口开,买14:10的船票上岛。每年的10月份至第二年2月份左右,这里的海水泛黄,跟
浙江
沿海的海水一个模样,毫无碧海蓝天的样子,后来问岛上的人,说是季节洋流翻起了底下的泥导致,我倒觉得是洋流把北边的浊水给带了过来。渔井村高处的山坡上是妈祖天后宫,俯视着这一方海岸,保佑着出海渔民劈波斩浪下的安全。
船准时开拨,整个船舱只坐了1/5的客人,慢慢太阳偏西落下,风浪逐渐增大,船像竹叶漂在水中,浪头托高又落下,落下短暂的1-2秒失重让人有过山车的刺激感,但好景不长,前后的冲撞后随之而来是左右摇晃,犹如身在骰盅内,浪头拍打在玻璃窗上,将之前盐渍冲刷干净,又腻腻的糊上一层海水。偏西的太阳照射在海面上,海水像翻动的金箔,这大片的“金箔”将阳光折射进船舱,刚好照在我身上,灼热难耐,我站起来打算换个座位,根本没法站稳,只能踉跄的挪到另外一边,从船员手中要了两个塑料袋,没坚持住就嗷嗷起来。
下了船,赶到预定的旅店,老板在楼上看电视,听到呼叫下了来,核对完身份说你就住4楼吧,没人。我只想着放好东西赶紧出去寻找吃的--肚子在船上被放空了,接了门卡跑上楼,每层4个房间,现在是淡季,只看到2-3个房间锁着门,大概是有人住着。后来跟老板聊起来,他说他有一条船专门带人出海看日出和捕鱼,一年带100多趟,每趟800-900元,加上住宿大概一年10多万,一年20多万比较固定的收入。另外,冬季和儿子会捕捞鳗鱼苗,去年可以卖到30-40元/条,2个多月父子俩赚了20-30万,但今年的鳗鱼苗行情不行。一番下来,说得我好生羡慕。
吃完肉片粉,总算缓了过来,但时间已经不够上天湖,于是花了两个小时从码头走到了鱼鸟村和月亮湾,一路都是水泥路,个别路段有修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山体,风景尚可但并不惊艳。鱼鸟村就是一个传统的渔村,刚好陆续有渔船出海回来,带回来近海捕捞的渔获,大多是虾姑(皮皮虾),少许的螃蟹及其他杂鱼。皮皮虾从渔船收来10元/斤,收货老板出手18元,到了城市大概就是30-40一斤了。收鱼老板问我这么冷索索的天出来玩么?我说是的,我来看你们是新鲜,你们看我可能是吃撑了,说完一起笑了。到了月亮湾天色暗了下来,于是坐了最后一班环岛巴士回到码头。
海浪声中入眠,第二天醒来是7点多,吃了一碗面后往山上走,码头有景区交通到嵛山岛山顶,35/人,步行一个小时左右。上山的大路线是盘山公路,我尽量将山路扯直了走,穿过一些小路,还有草甸沼泽,小路并不明显,全是铺设水管的工人在2-3米高的茅草丛中开辟出来的,高一脚低一脚在其间穿梭,厚厚的茅草下面偶然有浅坑和烂泥,想着如果是带了人一起来走这个路线,那人必定会将我坑杀在这了。
到达大天湖时天清气朗,能见度极好,湖水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像无数细小的鳞片铺满半个湖面,折射成一大块磨花玻璃镜子,海拔从湖面到洪纪洞山顶渐次提升,绿葱葱的灌木和枯黄的茅草夹杂在一起,让山体的色彩更加丰富,顶上是整块的蓝色幕布,白云是少数,但也偶然有大块的云朵遮住阳光,在大地上投下巨大的阴影。
“
大嵛山岛
直径5公里,面积21.22平方公里,最高处洪纪洞山海拔541.3米,为闽东第二大岛(闽东第一大岛为
三都
岛)。在海拔200米处,有大小两个湖泊。湖周围群峰环拱,其状似火山,嵛山岛也有由此得名,大天湖面积1000多亩,小天湖200多亩,两湖相隔1000多米,各有泉眼,清澈见底。湖四周山坡平缓,是有“南国天山”之誉的万亩草场。”
在湖边游客中心,补了一张40块的门票,就沿着大湖往上走,全程是景区的台阶路,到了山顶观景台,一左一右两个天湖就呈现在眼前,小天湖呈狭长状躲在两个山头之间,像两个大哥保护下的碧玉妹妹,在外侧就是浩瀚的太平洋,山头的风劲头很足,一刻不停的摇摆着灌木和茅草。我看对面山头斜坡上有人走过的痕迹,于是沿着茅草小径往上走,整片山坡都是枯黄的茅草,天气干燥下,无论踩在哪里都是舒适的,像是行走在巨大的毛毯上。随着坡度由缓到急,渐渐吃力,但是海风清爽,风景秀丽,倒不觉得累。到了山顶,需行走一段山脊,山脊靠海一侧是悬崖峭壁,插入海里,宏伟壮观。几只山羊在岩石间出没,不知是野生还是放养,见到我这个陌生人就快速的隐没到山的另一边。站在山顶向南边望去,小嵛山岛静卧在海中,旁边的小岛形似一只乌龟盘桓在它脚下,这是嵛山岛上著名的景象“神龟追日”。大天湖的观景台上就立着这个景点的说明,是游客必到的打卡点,但是我现在所在的位置,视野却是更加开阔和壮丽。
天上的云一朵朵的飘着,缓慢的挪动她的脚步,遮住
日光
在海面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像是巨大的海草群,也像大片的油迹。三两艘渔船突突的驶入阴影,又慢慢的穿过它。我找了个背风的地方,坐了下来,静静的享受一个人的时光。
下山的路就更方便了,绕过小天湖,爬上一个陡坡,花不了半个小时就到了两个天湖之间的观景台,相比之前寥寥无几的游客,现在热闹了许多,一个大妈大叔旅行团占据了有利地形,咔擦咔擦的凹着造型。
继续下山向大天湖车站走去,路上是三三两两的旅行团的大叔阿姨,口音各地都有。一位大叔边走边打着电话,语气严厉地说吼着电话那头,间或几句三字经,下山路小,我只得静静走在后面。一会后,他回头跟我说道,不好意思小伙子,我脾气不太好,我那个老太婆不愿意上山来,这里(观景台)风景最好,不看风景浪费了啊。我说没关系没关系。
上了景区的返程大巴,整车几乎都是这个团的游客,我试探着跟旁边的阿姨聊了起来,她说他们整个团全国各地都有,最大70多岁,最小也有50多岁了,在
温州
集合,5、6天行程安排了
温州
和
宁德
的景点,包括太姥山嵛山岛等。我说你一个人么?她笑着指着坐在后面的一个大叔说,我和我老头子一起来的。我回头看过去,正是刚才打电话的那个大叔。我笑了起来,对她说:他是不是说你不去看风景来着?刚才电话我听到了。阿姨的脾气很好,也大笑起来。我说我有更好的风景照。然后把我拍的照片和视频给她看,指给她看“神龟”的形象,她连连称赞。我又说,我把照片发你,你发个朋友圈,气气他,这个角度比他看到的好的多了。阿姨又咯咯的笑了起来。
下了车,告别阿姨大叔。这时已经快12点了,于是走回街上吃了碗炒面,又匆匆赶到旅馆,老板正在烧面,问我要不要一起吃,我谢过说刚吃了,要整理下东西去赶13:20的船。临走,老板拎了袋橙子说拿些路上吃,晚上到
莆田
来个消息。我又谢过,拿了两个塞背包侧兜。
返程的码头已经是人头攒动,排队延伸出20-30米,静候中,前面的中年男人就把刚喝完的饮料瓶随手丢到海里,在我还没来及阻止时,我给了他一个鄙视的眼神,他回了我一个老子天下第一的脸色。
班船准时发出,座无虚席,今天的风浪相比昨日小了很多,对我的胃也友好了很多,舒舒坦坦的靠了岸,几乎没做停留就出发往南边走,原计划是到
莆田
,如雷贯耳的城市,但经过一上午的爬山,想早点投宿休息,于是临时改道
宁德
,这是第二次自驾到
宁德
。从渔井到
宁德
,一路向西,落日晃晃,刺得睁不开眼,尤其是从山坳的阴影处突然转角到正对落日的方向,白茫茫一片,高速行车速度又快,有时不得不举手挡住阳光,降低车速。
宁德
市区虽然有区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但摩托和电驴依然我行我素“毫不谦让”,跟几年前并无不同,令人印象深刻,让人想起
台北
街头的机车群,轰隆隆的穿梭而过,机动车只能小心翼翼再三避让。
投宿完毕,呼呼大睡,一夜无话。
嵛山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