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湖西五里三堡--赵家堡阅读:1570/0
相关目的地:漳浦
出发时间:
出行天数: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1712072.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2001-6-25全国文保单位
俯瞰图
在
福建
漳浦
县畲乡
湖西
硕高山下,方圆0.5公里,距城关38公里,距
漳州
市区90公里,是南宋末年皇族闽冲郡王赵若和(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美的第10世孙)流亡避难隐居的一个古城堡,俗称赵家堡。1985年,列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宋亡。赵若和为逃避元兵追拿,改姓为黄,在
漳浦
择地建楼,终世隐居。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御史朱鉴处理赵若和孙子黄明官同姓通婚案,查阅族谱后,奏报朝廷,恢复赵姓。明隆庆五年(1571年),赵若和第10世孙赵范任浙东按察司兵备道副使,衣锦还乡后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新扩建赵家堡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赵范之子赵公瑞,考察
开封
、
杭州
宋代两京建筑布局,扩建外城,增加不少仿宋建筑和怀宋题刻。
赵家堡素有“五里三城”之称,其布局立意,处处仿照两宋故都。该城堡内外两道城墙,外城是条石砌基的三合土墙,高6米,宽2米,周长1082米,筑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东门横匾刻“东方钜障”,南门刻“丹鼎
钟祥
”,西门刻“硕高居胜”。
赵家堡南靠丹灶山,北对朝天
马山
,城墙北面为官圹溪,全堡占地173亩,平面基本呈方形,城墙以条石砌筑,厚2.5米,高3至4米,墙上三合土城垛高约1.5米,筑四个城门、城门上建城楼,北门筑瓮城,瓮城内建武庙和父子大夫坊,是为正门,门上嵌匾,分别为:东门东方矩障,西门丹鼎
钟祥
,北门硕高居胜, 城墙根据地形筑六座马脸以及墩台、藏兵洞等,城内东南侧即为赵范建造的内城,内城中心有楼,称“完璧楼”,取“完璧归赵”之意,楼为三合土夯筑,正方形三层四合式,呈回字形,边长20米,其中三层隔墙,作大通间,以供城中壮丁守卫时住,楼前建对向的二层小楼,以楼后墙为内城墙。城中主体建筑为赵范府第,位于全城的正中心,坐南朝北,四座同式建筑并列,每座由门厅、前厅、两庑天井、中堂、后楼组成,面宽五间, 台梁木结构,硬山顶,并于府第两侧建三组厢房,府第前与城北墙之间开莲花池,池被一道长堤分成前后两池,于左侧建汴派桥,桥以一券顶拱桥与一平板桥组成, 系仿北宋故都
开封
的潘杨二湖和州桥的立意设置, 池东侧建四座同式五开间堂屋及“辑卿小院”、“读书处”、形成一个居住区;池的西侧为小山,于山上布置了佛庙, 聚佛宝塔、禹庙,庙四周有意识地保存一批原始状态的岩石,于岩石上留下了十几处石刻,而形成了一个大形的园林区。
城中部有5座并列的府第,俗称“官厅”。按南宋
临安
凤凰山下的皇宫仿建,每座5落,后落双层,共有150间房。府第前是石板广场,场上有“修竹”、“父子大夫”石坊。广场前有内外
鱼池
。池中石桥横跨,名曰“汴派桥”,是按“清明上河图”仿制的。桥上建有六角凉亭。园中还有一座高6米的实心石砌7级聚佛宝塔,塔壁上刻有20尊浮雕佛像。
城中部有5座并列的府第,俗称“官厅”。按南宋
临安
凤凰山下的皇宫仿建,每座5落,后落双层,共有150间房。府第前是石板广场,场上有“修竹”、“父子大夫”石坊。广场前有内外
鱼池
。池中石桥横跨,名曰“汴派桥”,是按“清明上河图”仿制的。
城门、城墙、城内
城门
赵家堡古建筑群内住有100户,600多名赵氏后裔
赵家堡具备了城池的军事防御功能,完璧楼则体现了同期闽南地区民居防寇的建筑特色,作为赵宋后裔聚居地,城堡仿效了
开封
城的规划布局,反映出主人的贵胄身份和王朝孑遗的心境,城内的建筑充分地考虑到社会生活的各种需求,建造神庙、读书处等公共建筑,大致形成了生活区、礼仪区和风景园林区的格局,更重要的是,城里聚居,保存着一个皇室家族历四百余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迹,赵家堡的建造者出自灭国皇族后裔,在整座建筑群体中,处处流露出对先祖帝业的思慕之情。“布局立意,处处乃沿汴京之旧”
城堡城门匾刻分别为:东门“东方巨障”,北门“硕高居胜”,西门“丹鼎
钟祥
”,南门封闭以表不再南逃之意。堡中建筑立意处处可见留恋皇室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