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神的国度阅读:1604/1
相关目的地:泉州
出发时间:2024-01-02
出行天数:5 天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405005.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中国
的瓷器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
丝绸在中世纪时是
欧洲
的高端商品,价格贵于黄金,郑和七次下西洋,所以历史上
中国
海上贸易必然非常昌盛,但是我从来没有关注过这些贸易从哪里出发,哪里集散,什么时候最为繁荣,直到几个月前无意刷到的一场文旅直播,
泉州
老李在直播间里洋洋洒洒的介绍了
泉州
的来世今生,我这才知道了
泉州
这个地方,上网查资料后发现,原来
泉州
这么宝藏,忍不住让我想一探究竟。
了解一个城市,从博物馆开始是最好的方法。去酒店放下行李,第一站直奔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第一天,海交馆,非遗馆,洛阳桥
1、
泉州
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
有很多博物馆,但海交馆无疑是最值得参观的,博物馆虽然不大,但确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
中国
惟一的海事博物馆。专门反映古代航海交通历史,通过展品再现了
中国
古代的海洋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航海交通历程以及世界不同文明在此相互交融的历史情景。
泉州
市虽然是一个地级市,但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士族大批入泉, 鼎盛时期,皇城由两三百人增至3000多人。宋元时期,
泉州
的刺桐港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是“海上
丝绸之路
”的起点城市。随着海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壮大,
泉州
设立了市舶司,一度成为了世界的中心。 2021年
泉州
城整个城市申遗
成功
,成为
中国
第56项世界遗产。
妈祖,亦称“天妃”或“天后”,民间称为“海神娘娘”,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所以沿海地区有供奉妈祖的习俗,妈祖成为闽台海洋文化及东亚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宋元时代是
泉州
海上贸易的鼎盛时期,大量商人随着货品涌入
泉州
,随着贸易的发展,一些东亚、西亚、
南亚
、
东南亚
的各国商人在
泉州
定居下来,并带来了各自的宗教文化和各种宗教信仰。移民到
泉州
的阿拉伯及波斯人遗留下来的伊斯兰教石刻有300多方。
古代的宗教石刻,是历史的见证,现在已成重要文物。
2、
泉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非遗馆展示了
泉州
大量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非遗项目,如传统美术、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等多个方面,涵盖了
泉州
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
泉州
不仅有22处“世遗”代表性古迹,还有6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另外,
泉州
还有3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包括石雕、木雕、纸织画、彩扎、妆糕人、木偶头雕刻、通草画、烙画等多种传统美术项目。数量之多位居全国前列。
非遗馆的展品太让人惊艳了,匆匆看了半个多小时,保安就来摧促要闭馆了,没看过隐的我过几天只好又去了一次,化了2个多小时仔细的看了展品及介绍。
布雕画《百虎图》,第一眼看到时还以为是绣品,看了介绍才明白原来是用电烙铁烙出来的。
栩栩如生的糕妆人
泉州
窑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已有大量印纹陶出现,唐代,随着海外贸易航线的开通,
泉州
陶瓷业骤然兴起。宋元时期,由于
泉州
刺桐港的兴盛,海上
丝绸之路
开始形成,
泉州
陶瓷业一片繁荣,
泉州
窑青瓷、青白瓷、酱釉瓷、黑釉瓷大量外销,因品质优良,成为海上
丝绸之路
的畅销商品,大量销往
东南亚
、
欧洲
和
非洲
地区。
针刺灯和刻纸灯
提线木偶
出了非遗馆,见时间还早,打车去了
洛阳
桥。
3、
洛阳
桥
洛阳
桥曾用名“
万安
桥”,原因是这里原有古渡口--
万安
渡。桥建于公元1053年,全长834米,宽7米,由
泉州
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前后历时六年多,终于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
大石桥
, 这是我国最早的跨海大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四
大名
桥”之一。
洛阳
桥建成后,“度实支海,去舟而徙,易危而安,民不莫利”,大
大方
便行人交通往来,有力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桥面的石板长8米,厚60公分,一块就有10多吨重,在没有起重设备的古代,能工巧匠们利用涨潮时用船把石块运到相应部位然后再抬到桥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