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遍了中国最后的土堡-三明土堡阅读:3269/14
相关目的地:三明
出发时间:2022-03-01
出行天数:14 天
人均:35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548099.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走过的山水。
我按下快门一刹那,摄下的都是自己,高高山岗上的风,掀起了我灵魂的呐喊,民国17年县志记载的
尤溪
县土堡(注:一都到二十六都有38个土堡,部分都地域划分与现在
大田
重叠。),现在仅剩二分之一,它们都去了哪里?
在
三明
地区
尤溪
和
大田县
及
永安
,元、明、清朝,跨越百年历史土堡,一天比一天少,
三明
地区拿得出手的,恐怕不到四十个。
前段时间,我路过
尤溪
县城,那儿可是南宋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故乡。
朱熹出生地南溪书院,有个朱子(称子就是圣人)文化苑,藏有
尤溪
县明清各种匾额、楹联、屏风2000多件,看得眼花缭乱,令我震撼,就是一座小小故宫,若在京城都市,参观者一定车水马龙。
朱子出生地还有
尤溪
县博物馆,其中介绍
尤溪
县土堡,遍布于乡村僻壤,古老而神秘,看着让人眼馋,这里也是
中国
最后土堡的故里。
尤溪
县是本书,我被偶遇的封面,深深吸引,决心要翻阅下去,走遍
尤溪
县和
大田县
(明清年代两县地域交错)与
永安
,去看看每一个土堡,去感受其间历史文化,我不是智者,调身才能调心。
本文就是在
尤溪
和
大田县
及相连的
永安
,山山水水间,记录的每一个土堡前世今生,甜酸苦辣。
话外题,以外墙作为承重墙的围形夯土建筑,我们称之为“土楼”,土楼里的木质结构建筑,依赖于外墙的存在。而外墙基本上不作为承重墙、围形夯土建筑内的木质结构建筑,基本上可以独立存在的,我们称之为“土堡”。土楼住人,土堡一般不住人,土匪侵袭才住人。
南宋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诞生地,在
尤溪
城关水南南溪书院。
图左前方为葬有朱熹胞衣的毓秀亭,右前方是是朱熹的一首名诗石碑: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尤溪县土堡
尤溪县盖竹村茂荆堡
茂荆堡,位于
尤溪
县台溪乡盖竹村,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为陈志超四兄弟所建造。堡前方后弧,坐东向西,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茂荆堡由
高台
阶、堡门、前楼、厢房及阁楼、正堂、文武斋堂、护厝、后化台、围墙等组成。正堂面宽五间,进深七柱,单檐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
茂荆堡地势高昂,风水绝佳,环境幽静,百米外不见其形,为
三明
地区最美土堡。
茂荆堡有二大看点,一为天然报警石,在堡前二百米处,有天然钟鼓石(报警石),敲之钟声鸣荡山谷,极为罕见。二为满堡皆文化,堡内房间墙体上,不仅有20.-30年代世界报纸、画报30多种,还有各种形体的古诗、古画、家训、医典、对联,实属奇观。
当汽车到达盖竹村路口时,见盖竹古木桥,车子穿过桥洞往里开,可以抵达茂荆堡。
进木桥前,在木桥外墙上,有一张”茂荆堡2022年值班表“,上面清晰说明,1月到12月,各个时间段,值班人姓名和手机号码。这是我走过的土堡,最人性化的,象征说明茂荆堡陈氏后人,仍继承祖先们纯朴善良古风。
到茂荆堡的山路狭窄崎岖,从木桥到土堡停车场,大约有500米,山道正够一辆汽车行驶,车身两边仅留10厘米空隙,开车者还必须不断向车窗外观察,战战兢兢,生怕车轮滑入路基。原谅这一切,茂荆堡创建者,为了躲避土匪的侵袭,总要往大山深处建堡,国家文物拨款有限,建一条山路不易。
停车场到茂荆堡有一百米,一颗郁郁葱葱的大
樟树
,就是报警石所在地,粗壮的树根与巨型报警岩石,盘根错节纠集在一道,远远看去真像一位土堡守护神。稍稍露出屋檐的,就是我们来拜访的茂荆堡。
蓝蓝的天,高高的岗,几位素衣村姑在采茶,一阵阵山风让远处的
青松
,不停向我颤头示意,在充满诗意的高山野岭,寻找远古的土堡,也是惬意的在寻找自己,久久找不见的过去,只有在原始的乡村僻壤,隐隐约约见到自己喜欢的影子。
茂荆堡高
高台
阶、小小堡门、宽阔前楼。
我们按盖竹村口茂荆堡值班表,打了值班手机,接电话的陈大伯,在电话里说,我刚准备吃午饭,我马上过来,话音中充满热情,好似亲戚来家,必须立马回来接待。
不过十分钟,陈大伯骑着电瓶车急匆匆赶到,快八十岁的老人,手脚麻利,不愧是劳动者的底子,一阵风跃上土堡台阶开锁。
陈大伯是土堡创建祖先第五代后人,他父亲四十年代住过土堡,他介绍起土堡来,言语吐个不停,还不断夹杂“嗯嗯”余音,给人一种激情无限的感觉。他自豪地告诉我们,土堡现在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已经在申报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似乎祖先土堡的荣耀,是他做这些事的巨大动力。
当我们知道,他是放下饭碗前来开门的,看惯了世上景区守门人,有理无钱莫进来的眼神,我有点受宠若惊,也不想长时间拖他在这里,民以食为天,毕竟八十岁老爷了。
茂荆堡大门写有一对(根据当地地势)做的对联:”高地建高门,车载马容,高即因高而起致,近山为近案,竹苞松茂,近将就近以图成。“
进门后,茂荆堡门后,有土堡创建主人亲自手书墨宝”凤麟“二字。
凤凰,又作“凤皇”,亦称凤鸟、丹鸟、火鸟、鶤鸡、威凤等,为
中国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对鸟类神兽组合,分有雌雄之别,雄为“凤”,雌为“凰”,合称为凤凰。
麒麟,是
中国
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瑞兽,是由岁星散开而生成,与“龙”、“凤”、“龟”、“貔貅”并称为五大瑞兽。
土堡主人题写以”凤麟“二字为门神,平安、吉祥之意。
进茂荆堡主门后,大厅右侧有暗道,掀起暗门,可直达地下层外逃。
百年前,
德化
土匪二百余人攻打茂荆堡二十多天,无法入内。被称为”铁宅“的土堡基础结实,枪眼众多,防御性能良好,堡内拥有充足粮食和水源,足不出户,也可以长时间生存。
土堡最大功能,就是一旦有外来侵袭,整个家族都可躲入堡内,千百年来,保证了种族的延续平安,土堡的巨大贡献功不可没。
茂荆堡前大厅院子,有几百斤重的练武石,茂荆堡起家太太祖母张抱第,是陈氏家族的功臣,一身相夫教子,在封建时代的背景下,把子孙养成”文的文、武的武“,因教子有方,获得县太爷表彰,祖母也活到了九十六高寿。
茂荆堡夏天的乘凉楼。
土堡不仅建筑富有特色,在堡内也保留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堡主人是陈志超当地名医,又喜舞文弄墨,是为雅士。墙上一首”春晓“古诗,应该是堡主人原作。
在土堡房间墙上,贴满了近百年来各种中外报刊,我发现一份1928年的
洛杉矶
考察家报,此报创刊于1903年,看来离今天92年的英文日报,肯定是陈氏家族,那一位子孙从海外带回来的。
墙上贴的是1946年出版的,国民党
浙江
省机关报——东南日报。房间墙上还贴有1954年的
香港
《大公报》和民国十八年的几十版的《闽报》,真可以开一个
中国
百年报刊博览会了。
我一个个房间溜达,有的房间墙上还到处是古诗文和图画,描写春夏秋冬的扇面诗你全能找到。陈大伯喜形于色,在印有扇面诗墙上,给我指指点点,弄得我也激情四溢,因为想想陈大伯午饭还没吃,匆匆找到一首咏夏诗歌,如同寻到宝石般兴奋,归来后,琢磨是”夏日荷叶满池中“,不知那位读者更有高见。
好文者,可以耽在土堡几十个房间内,静静的看,静静的吟,静静的思,静静的拍,在
中国
百年的诗文图画中,感悟清代、民国时代风情。或许能找到一些有趣故事来。
走在土堡内,木雕、石雕、窗雕比比皆是,走回过去时光隧道,对我们而言,是遥不可及的,但土堡内百年原汁原味老实物,倒是真真实实让我们,仿佛倒回几百年的时光隧道中,见到不曾看到的旧时风貌。
旧时的柴火灶台,与今天的煤气炉,已不可同日而语。
陈大伯告诉我们,这是土堡内唯一水源,原来石坑内有细泉微微涌入,由于泉眼有泥土堵塞,靠堡外山泉流入,此堡几十年无人居住,也只能任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