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岛-天妃御澜林默娘阅读:1267/194
相关目的地:湄洲岛
出发时间:
出行天数: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491196.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中国
文化攻略第536篇,八闽攻略第25篇,其他攻略请点击底下
中国
文化攻略链接或我的头像~
(重点提示-贤良港天后祖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点提示-湄洲妈祖祖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
攻略大纲:
1.
湄洲岛
2.
莆田
古迹
3.元妙观三清殿
■谨以此长篇作品,献给善良又伟大的妈祖林默■
湄洲岛
位于
莆田
东南,与
台湾
一水相连,是“海上
和平
女神”妈祖的故乡。
南北长约9.6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全岛南北纵向狭长,形如娥眉,故称湄洲。
全岛陆域面积14.35平方公里,海岸线绵延30.4公里。
湄洲岛
是妈祖圣地。
妈祖原名林默娘,二十八岁时因救助海难而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湄洲岛
上百姓因感念她生前乐于助人的好品德而在岛上立庙祭祀。
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和妈祖影响的扩大,历代朝廷封妈祖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36次褒封,逐步树立了妈祖“海上女神”的崇高地位。
千余年来,妈祖信仰从
湄洲岛
传播到世界各地,形成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宫庙,就有妈祖信仰者的独特文化现象。
目前,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有6000多座从湄洲祖庙分灵出去的妈祖庙(天后宫),有2亿多人信仰妈祖,他们无不视
湄洲岛
为心中的圣地,每年前来朝拜妈祖的信众络绎不绝。
info:
湄洲岛
是
福建
莆田
市
秀屿区
湄洲镇辖岛,位处位于
福建
莆田
市中心东南42公里,距大陆仅1.82海里,是
莆田
市第二大岛,是妈祖的成神地。
世界文化攻略(不断更新,1000篇以上文化攻略连载中)
http://www.mafengwo.cn/i/8114419.html
中国
文化攻略(不断更新,800篇以上文化攻略连载中)
http://www.mafengwo.cn/i/2936936.html
北京
攻略集合(含景点全集)
http://www.mafengwo.cn/i/2872129.html
目前536篇:
北京
文化攻略:76篇
三秦文化攻略:32篇
姑苏文化攻略:23篇
杭州
文化攻略:27篇
三晋文化攻略:50篇
中原文化攻略:23篇
金陵文化攻略:18篇
淮扬文化攻略:25篇
燕赵文化攻略:24篇
巴蜀文化攻略:41篇
吴越文化攻略:27篇
古镇文化攻略:9篇
齐鲁文化攻略:18篇
八皖文化攻略:15篇
八闽文化攻略:25篇
丝路文化攻略:16篇
西域文化攻略:10篇
荆襄文化攻略:13篇
岭南文化攻略:14篇
南诏文化攻略:25篇
关东
文化攻略:6篇
塞外文化攻略:5篇
江右文化攻略:5篇
吐蕃文化攻略:1篇
上海
文化攻略:6篇
美食文化攻略:1篇
其他文化攻略:暂未开始
●湄洲屿-妈祖林默的故乡●
●湄洲屿-妈祖林默的故乡●
对于妈祖的出生地,现在大体上有两种说法。
一:妈祖出生于
湄洲岛
。二:妈祖出生于贤良港。
一般来说人的出生地是唯一而有明确的,然而为何妈祖的出生地会引起争议呢?
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妈祖是在逝世后一百四十年之后才受到朝廷的褒封,在妈祖未受封的一百四十年当中,妈祖只不过受到了民间的崇拜,而不是受到朝廷重视,并且影响的范围很小,仅限于
莆田
一带。
历代史书对妈祖的记载也极其简略且模糊不清。如吕一静《
兴化
府志》:“神本姓林,世居
莆田
之湄洲屿。”张燮《东西洋考》:“天妃世居
莆田
之湄洲屿。”王礼《
台湾
县志》;“产后于
莆田
这湄洲屿”。
这些史书对妈祖生平的记载只是一笔带过,没有详细的描述,只是笼统地记载“妈祖。湄洲屿人。”
这些资料让人无法了解妈祖家世及妈祖的世系。
依我看,最有可能的情况,林默生于贤良港,而祖庙最先建立于
湄洲岛
。
最早,林氏族人应该是从内陆迁往岛屿的,这是很自然的迁徙。而且林默从小知书认字,在南宋时
湄洲岛
只是一个文化蛮荒的岛屿,从她的文化教育情况来看,自然应该生长在繁华地区。
一个是妈祖出生的地方,一个是妈祖救人和升仙的地方。
于是,贤良港天后祖祠和
湄洲岛
妈祖祖庙都获得了妈祖家乡的重要地位,是妈祖的圣地,而这2个也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以,为了深度概括妈祖文化,本篇攻略大纲如下:
1.贤良港-天后祖祠;
2.
湄洲岛
-妈祖祖庙;
3.
湄洲岛
-妈祖祖庙文化园;
4.
湄洲岛
-鹅尾山神石园;
●妈祖精神-天妃镇海林默娘●
●妈祖精神-天妃镇
海林
默娘●
看过本人
泉州
天后宫攻略的人,应该知道我是多么的敬佩妈祖。
很多人知道我有很多的小娃娃,但那些都是“
北京
绢人”。带着我的妈祖情节,我在
湄洲岛
也买了一个土生土长于本地的“妈祖娃娃”。
林默短暂的一生虽未留下什么著作,也谈不上有什么思想体系,但她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林默牺牲之后,人们就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为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其目的仍是为了化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
宋代状元黄公度:“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
宋代学者陈宓:“但见舢舻来复去,密俾造化不言功”;
元代诗人张翥:“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
明成祖永乐皇帝:“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
以上这些诗名既是对妈祖精神的高度概括,而又说明历代ZHENG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这一汉族民间信仰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在各个地方的妈祖庙,拍摄是不禁止的,只因为林默本身就是一个生动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她并不是高高在上的。
人们对于妈祖林默,都是没有距离感的,
比如
福建
的人民就喜欢把当地特产大柚子摆到她的面前,这是一种多么淳朴的感情。
而之所以妈祖文化能在人们心中成为一种广泛的信仰,只因为她总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危难之际,无私的出手救人。
这是一种光辉,高尚的人格,是真善美的体现,体现了人性中最善良的那一面。所以林默成为了海上女神,这不正是生存于人间的活
菩萨
么?
☆贤良港天后祖祠☆
☆贤良港天后祖祠☆
妈祖诞生地贤良港旧时亦称为“黄螺港”,因为港的北面有蜿蜒的“黄螺山”,天气变化时,航海者眼观山势有如黄螺在蠕动,故以得名。
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因为一世祖林蕴中举贤良
方正
科,后人为了纪念祖先美德,村名遂改称“贤良港”。
贤良港天后祖祠始建于宋代,原为林氏宗祠。
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派遣太监郑和南下
莆田
,到港里整修祖祠。
嘉靖年间,倭寇入犯,村人被杀,民居尽毁,但“独祠不坏”。
清初截界,居民内迁,村庄夷为平地,“祠遂圯”。祖祠列祖神位和妈祖宝像,寄奉于涵江妈祖庙。
康熙二十年(1681年)复界,乡民遂在旧址上重建新祠,村民向涵江妈祖庙迎回列祖神位、妈祖宝像、涵江人要留下宝像不肯送回,双方因请筊卜,得九十九圣杯,涵江人遂具船礼送宝像返港。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改封妈祖“天妃”为“天后”因此,重建祖祠。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奉旨天后本籍宗祠令地方官春秋谕祭,载入祀典。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祖祠迁建于今址,现有建筑是1984年重建的,占地面积614平方米,靠山面海,古朴典雅。
★天后祖祠★
★天后祖祠★
贤良港东西两侧有文甲和山柄为犄角,南有
湄洲岛
为天然屏障,村前环抱一片八公里宽的海域,依山面海的祖祠就与对岸的湄洲祖庙遥相对应。
贤良港天后祖祠,几经修建,完整地保持了宋代风格和特色,由山门、钟鼓楼、拜亭、正殿、后殿五大建筑组成,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自然、气象万千。
山门正中门上横眉“神昭海表”为清雍正皇帝手书。
背面正中门横眉为乾隆皇帝御笔“佑济昭灵”。
拜亭正前端安放香炉,此拜亭是世界所有妈祖宫庙中最为独特的建筑。
据载,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圣旨谕天后本籍祠,令地方官春秋二祭,此拜亭就是供地方官祭拜之用,这也是天后祖祠才享有的特权。
祖祠正殿供奉妈祖,为木雕、软身坐像,据清代林清标《敕封天后志》载:“世传祠内宝像,系异人妆塑,各处供奉之像,皆不能及”。
在神像之前肃立瞻仰,只见妈祖冕旒执圭、端然稳坐,面部表情圆润、端庄、慈祥、秀丽。
后殿为林氏宗祠。
供奉妈祖列祖列宗的神主牌位、妈祖父母的两尊塑像和妈祖兄姐的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