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莆田-鲜为人知的另一面阅读:2767/4
相关目的地:莆田
出发时间:2021-12-20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155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489655.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行前记
说起
莆田
,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其发达的制鞋业和
莆田
系医院,跟文化,古迹沾不上半点关系。2021年末
福建
行因为一些意外,多出一两天的时间,其中一天专门拜访
莆田
市内的若干古迹,见识到了不一样的
莆田
。
南北朝之前,今
莆田
地域内并无城市出现。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
莆田
立县,不久废。隋开皇九年(589年),再置
莆田
县,不久撤并入南
安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
莆田
县,属丰州(今
泉州
市),文治渐盛,民智益开,农商并重,士工并举。北宋太平
兴国
四年(979年),设
兴化
县,置
兴化
军;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改
兴化
军为
兴安
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
兴安
州为
兴化
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
兴化
路为
兴化
府,并延续至清。因此,
莆田
又有“
兴化
”“
兴安
”的称谓。
兴化
府治
莆田
、
仙游
,又合两县之名称“莆仙”;两县城皆南临
兰溪
,北倚群山,
山南
水北谓之“阳”,故雅称“莆阳”。后来,为避免和
江苏
兴化
混淆,
福建
兴化
更名
莆田
。
莆田
在历史上向来低调,好在有古迹完好保存至今,值得寻访。
出发
12月19日乘坐D2324于晚上6点25从
漳州
抵达
莆田
。
出站后,到隔壁的公交枢纽坐k01路到万达广场。
吃了一顿难吃的麻辣烫,回酒店休息。
东山报恩寺塔
12月20日,开启
莆田
行程的一天。早起退房,在便利店买了点早餐,边走边吃,赶到车站。之后坐5路前往第一站东山报恩寺塔。
在妈祖文化研究院下车,之后步行到东岩山公园。
莆田
没有任何共享单车和共享电瓶车,大概是因为城区内的道路多有起伏。
往山上走了五分钟,就来到东山报恩寺门口。门口两个大姐正在绕圈。
东山报恩寺位于
莆田
市东岩山山腰,始建于宋
淳化
元年(公元990年)。该寺建筑大部分已毁。仅存中轴线上一座石塔,如今看到的石塔以外的其他建筑都是近年复建的。列入全国重点文保的石塔也就是参观的重点。它建于宋绍圣年间(1094—1097)。
前方复建的天王殿,大雄宝殿等还是颇为用心,保留了闽南建筑的风格。
来到石塔前。报恩寺塔为仿楼阁式,八角三层空心石构,高约20米。塔基须弥座高1.2米,下有铁戈外拓,上部束腰40厘米,每面束腰处浮雕
狮子
共五只,南面除石阶外,只有2只,共37只。雕工精细,形态各异。三层的正东西南北四面都有开门,为拱顶门框,另四面为塔墙,每门外两边外墙各浮雕金刚力士一尊,共八尊,形象各异。塔门金刚力士造像和基座
狮子
浮雕颇具隋唐风格。
报恩寺塔墙薄而塔身空,门洞大而整塔重量轻,使塔稳定地竖立在塔基上,重心低下。塔墙内外都托出三层悬臂,以牢固地承载塔檐和上层塔墙。从力学上看,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增加塔体的抗力和稳定性,也从侧面解释了塔身至今完好无损的原因。
塔内中空,人可进入。内壁砌有石梯可登至二层,若要继续前往三层,需另外架梯。
抬头仰望塔顶。
后方大雄宝殿,僧人正在做早课。
清晨的东山报恩寺,除了僧人的诵经声和佛乐,别无其他嘈杂,一片净地。
从报恩寺出来,隔壁有一个妈祖行宫,匆匆看一眼。
莆田
本就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因而隔壁就有个妈祖文化研究院。
元妙观三清殿
从东山报恩寺直接步行前往下一处元妙观三清殿。作为湿热的
福建
地区难得保存至今的宋代遗构,元妙观三清殿与
福州
华林寺,陈太尉宫并称“闽地三大宋构”,在古建界的地位十分尊崇。元妙观目前免费开放,已失去道观功能,目前内部有一些临时红色展出。
简而言之,元妙观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重建,敕名天庆观,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改名玄妙观,
清康
熙元年(1662年)避“玄”讳改称元妙观(但
苏州
的就没改),一直沿用至今,历代均有修葺。元妙观是
福建
现存建筑年代最早的道观,亦是我国南方宋代木结构建筑的珍品。
鼎盛时期的元妙观规模十分宏大,布局对称严谨,主次分明。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三清殿、玉皇殿(又名通明殿)、九御殿、四官殿、
文昌
殿,东线院落有五帝庙、东岳殿、林忠烈祠、太师殿、元君殿,西线院落有五显庙、西岳殿、
文昌
祠、关帝庙和福神殿。今只存山门、三清殿、东岳殿、西岳殿、
文昌
祠、五帝庙,五显庙及关帝庙大门等。
其中除了三清殿外,其他建筑均是明清及现代重修,包括最前方的山门,不过他们在山门上挂了三清殿的匾额,也是感到很诡异。
进山门后,就可以看到主体建筑三清殿。
然而管理方为了举办这个临展,把整个三清殿布置的乱七八糟。不知道
莆田
的文物部门是否意识到了三清殿的重要性,他完全可以在里边举办有关古建筑的相关展览。
从网上找到一张三清殿的原图洗洗眼。
从外观看出三清殿是两部分构成的,一个是下檐围住的左右副阶(回廊)和前檐廊部分,这部分是明代重修时增建的。一个是上檐歇山顶围住的五开间屋身部分,这部分是宋代原构明代重修时微调的部分。明代重修后,五开间的单檐歇山建筑就变成七开间重檐歇山大殿。
整个建筑给人的感觉比较简朴
大方
。屋顶上没有脊兽等常见的装饰物。
殿前设有前廊,明间、两次间设格扇门,每间三开六扇,两稍间砖墙开圆窗,两尽间为副阶(檐廊)。
店内原有塑像,壁画,现已全部不存。
梁上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