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名胜古迹之经典25景(持续更新)阅读:754/3
相关目的地:福州
出发时间:
出行天数: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412688.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在于山戚公祠游玩时,看到一长廊挂着25幅由
惠安
石刻名家用钢针一针一针凿出的石刻,这些石刻描绘了历代
福州
市区及近郊名胜古迹25处,其中有
中国
航海标志的
中国
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的华林寺大殿,林家子弟读书之所的林则徐祠堂等景点,可惜的是因反光,无法拍出石刻原图,便萌生走遍这25处,以最真实的画面刻画美景,让喜爱
福州
人文的朋友一饱眼福。
01 华林寺大殿(待续)
华林寺位于市区
屏山
南麓,初名“越山吉祥禅院”,公元964年吴越鲍修让兴建。寺内宋高宗御书“越山”、“环峰”刻石今残碑尤存。明正统九年(1444)赐额“华林寺”,寺名沿用至今。寺几经兴废,仅存大殿,构件古朴硕大,作法特殊,结构严谨简洁,经专家、学者研究,确认是千年前原构,为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2024年2月18日因闭馆未能入内,下次再去。
02 罗星塔
罗星塔位于马尾港罗星山上。宋柳七娘所建。明万历年间塔毁,天启年间(1621-1627)徐勃倡议修复,重建的石塔七层八角,高31.5米,为港口显目标志,清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就在
塔下
开火。顶有塔刹,民国期间更换成铁圆球;1963年又重修,以混凝土灌浆,以固塔身,并增设扶栏。
摄于2023年12月4日
03 戚公祠
戚公祠位于市区于山白塔寺东。戚继光(1528-1588)明代杰出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
山东
蓬莱
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率兵支援
福建
抗倭;在
宁德
横屿、
福清
牛田、
莆田
林墩打了三次胜仗。当他班师回浙时,
福州
官绅在于山
平远
台设宴饯别,勒碑纪功。后人在台旁建祠。后废。现今的祠是1918年重建,祠厅前为“
平远
台”。厅东边怪石叠垒,中有一石如榻,上镌“醉石”两字,相传为戚公醉卧处。
摄于2024年2月18日
戚公祠厅
平远
台
醉石
04 崇妙保圣坚牢塔(乌塔)
崇妙保圣坚牢塔位于市区乌
山东
麓,俗称“乌塔”。五代闽
永隆
三年(941)王延曦在“净光塔”遗址上兴建。塔八角七层,高35米,以花岗石砌就。塔身有曲尺形
通道
供登攀。造形雄伟端庄,与于山定光塔东西相对,有“榕城双塔”之称。
清道
光年间塔身倾斜,1957年重修。塔上浮雕及碑刻是研究五代闽国历史与艺术的珍贵资料。
摄于2024年2月8日。
05 林则徐墓(待续)
林则徐墓位于市区北郊马鞍村。
清道
光六年(1826)林则徐为其父母营造。林公死于
广东
,亦归葬于此。墓前两侧立两青石碑刻,左为《御赐祭文》,右为《御赐碑文》,该墓于1961、1981年两次重修。
06 定光塔(待续)
定光塔位于市区于
山西
麓,俗称“白塔”。唐天佑元年(904)王审知所建。塔七层八角,砖木结构,全名“报恩定光多宝塔”,嘉靖十三年(1534)毁于雷火,嘉靖二十七年由张经、袭用卿等集资重建。以后又屡经修葺,1957的进行大规模翻修,1967年重修时,在塔周发现唐代的塔座和柱础,雕刻工艺非常精美。
2024年2月8日于乌山拍摄的白塔。
07 河口万寿桥(待续)
河口万寿桥位于
台江
区南公村,俗称“小万寿桥”,
清康
熙七年(1668)鼓山成源和尚募建,石构二墩三孔桥、桥面由十二块石条铺就,两边有石栏杆,桥头望柱上端各盘踞一
石狮
。桥两头各植一榕树,桥东为“万寿堂”,桥西为“万寿庵”,庵前原有“河口万寿桥记”碑,今移至于山碑廊。
08 陶江石塔(待续)
陶江石塔位于
闽侯
县尚干镇
塔林
山上。为仿木结构的八角形七层实心石塔建于南朝陈太建年间(569-582),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全高约十米,下有双重台座,上有五轮塔刹,塔身及台座雕刻有盘坐佛、镇塔神以及花卉、走兽等,刻工古拙,神态生动,是
福建
现存最古老的石塔,也是国内少有的。
09 欧冶池(待续)
欧冶池位于市区古屏路东。又名“剑池&”。相传春秋时冶炼家欧冶子铸剑于此。古时,池周迥数里,池畔有冶山,利泽庙、五龙堂、欧冶亭等。现池面仅存数亩,池畔有“欧冶子铸剑处”石碑一方。
10 开元寺铁佛
开元寺铁佛位于鼓楼区经院巷开元寺铁佛殿内,铸于宋元丰年间(1078-1085)清代曾从佛座下出土宋元丰年间银须弥座,故定为宋代遗物,法相肃穆庄严。具有宋代遗风,通高 5.3米,宽约4米,重达10万斤,是研究宋代制作技术极珍贵的实物资料。
11 午桥(待续)
午桥位于市西南郊阳崎乡,俗称“五门桥”。系花岗石砌造,计四墩五门,平板简支式。上护有栏杆,栏板刻有“午桥古迹”四字。北宋元祐四年(1089)尼戒圆募造。栏板经后来更补,其余保存相当完整。
12 迥龙桥(待续)
迥龙桥位于郊区闽安镇闽江邢港出口处。创建于唐末,南宋时重修改名&“飞盖桥”;
清康
熙年间再修,改名“沈公桥”。此桥气势雄伟,经历代重建,仍存唐宋风格。周围风景甚佳,为游览胜地。
13 乌石山摩崖题刻
乌石山摩崖题刻位于市区古城东侧。山上天香台、凌霄台、道山亭、天章台、
石林
园、清冷台等一带地方,散布有自唐至清名人题刻二百多段。其中最著名的有唐代书法家李阳冰篆书“般若台”铭;宋代陈襄、程师孟、李纲、朱熹、梁克家等题铭;元代李世安纪述农民起义军兵逼
福州
的文字;明代叶向高诗刻等。
摄于2024年2月8日
般若台
三十六奇之一。般若台是大唐大历七年著作郎兼监察御使李贡任职
福州
时所造。岩壁上篆书“般若台”共24字,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阳冰所书,书法价值独步天下,有1200多年的历史,乃
福州
迄今为止现存最早的一副摩崖石刻,其与
浙江
丽水
等三处题刻合称为“天下四绝”。
“海阔”“天空”摩崖题刻没有落款署名,究竟出自何人之手,一直是个谜。有说是乾隆皇帝写的, 还有说是康熙帝所题, 经考证都不切实际。有学者推断是当年倡议并主持修复乌石山文化景观的侍御史萧震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