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徽州,诗意新安:穿越8年的皖南自由行阅读:9332/19
相关目的地:黄山
出发时间:
出行天数: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401699.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徽州赋
她开口说
江南
如一棵树
我眼前的景色便开始结果
开始迢递;
呵,她所说的那种季候
仿佛正对着逆流而上的某个人
开花,并穿越信誓的拱桥
那有着许多小石桥的
江南
我哪天会经过,正如同
经过她寂静的耳畔
她的袖口藏着皎美的气候
——张枣《深秋的故事》
如果人间有天堂,一定是
江南
的模样
一个春水所滋润的
江南
叫苏杭,
一个群山所怀抱的
江南
叫
徽州
。
《牡丹亭》作者汤显祖曾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
徽州
”。
于是
徽州
成了无数人所魂牵梦萦、无比向往的
江南
秘境。
但
徽州
的魅力、
徽州
的故事,可早于明代好多年。
1400多年前,梁武帝萧衍曾对徐摛说:“
新安
大好山水,你到那里去当太守吧!”那时
徽州
的前生叫做“
新安郡
”,
而
徽州
的今生叫做“
黄山
市”。
余光中有首诗歌这样写道
“那就折一张阔些的荷叶
包一片月光回去
回去夹在唐诗里
扁扁的,像压过的相思”
那么我们对于
徽州
的相思
该是怎样的开始?
那里有心醉神迷的
江南
烟雨
那里有不胜枚举的忠孝节义
那里有欲说还休的悲欢离合
一起走进
徽州
的前世今生。
徽州
作为地名已经成过往,古
徽州
一府六县(
歙县
、
黟县
、
休宁
、、
祁门
、
绩溪
(今属
安徽
省
宣城
)、
婺源
(今属
江西
上饶
)),变成了如今“
黄山
市”的三区四县(
徽州
区、
黄山
区、屯溪区、
歙县
、
黟县
、
休宁
、
祁门
、)。
而
安徽
省的安来自
安庆
,“徽”则取自于
徽州
。
有很多人认为这是
中国
改名最遗憾、最失败的城市。
叫不叫
徽州
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她的袖口与华裳依然藏着皎美的气候与故事。
曾经属于
徽州
的人、事或许渐行渐远,
但深藏于山水、凝结于建筑的历史记忆
却依旧如同被溪水打磨过的鹅卵石
晶莹剔透、清晰无比。
保留着古
徽州
精华的
黄山
市,是徽商故里,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新安
画派、
新安
医学、徽派建筑、
徽州
四雕、徽派盆景等影响深远,徽剧是京剧的前身,徽菜是
中国
八大菜系之一。
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黄山
】、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更是此地的两张璀璨名片。
这片我们更习惯喊做
皖南
的土地,“八山一水一分田”,境内山丘屏列,万仞插天,奇峰摩云,岭谷交错。
举觞白眼白青天——
五龙山飞驾南部,
黄山
、大仙山横亘北部,天目山、白际山纵贯东部,成为皖赣浙的界山。海拔最高处为1864.8米的
黄山
莲花峰。
除了这座“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
归来不看岳”的海内名山,
皖南
还有
江南
道家第一山——齐云山、
安徽
小九寨之城的牯牛降。
此图来自星球研究所
于是
皖南
成了云端的
江南
。
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被大山阻挡化作降雨,
水流在山间的洼地汇聚,形成山水相伴的格局。而云烟缭绕的故事少不了重要的组成部分——水——
春来江水绿如蓝——
除了长江水系的青弋江、阊江,练江、横江、渐江汇聚而成的
新安
江,是钱塘江的源流,也是哺育徽文化最重要的水脉。
当你不解米颠缘何会对着一块石头而免冠下拜?
你可以来
皖南
寻找答案
就像当年李白不远万里到渔梁寻仙问道一样
你可以剪水为衣,搏山为钵
抚清溪为琴弦,扣云山为钟鼓,取云霞为伴侣,引
青松
为心知
让自然替你找寻遗失在灵魂深处的知音
方才明白这里的山为何是“千绕百折的璇玑图”、
这里的水为何是“逆流而读或顺流而读都美丽的回文诗”;
“借问
新安
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
新安
风景好,时令肃辕门
临窗山色秀,绕郭水声喧”
“叠巘障南国,攒峰顶半空。”
“我宿
黄山
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这里的山水流淌在文人墨客的诗篇中,同时也载着徽商大儒和达官贵人,带来文气、贵气和豪气。
就像美好总有个期限,刀锋总有两面。
山水诗意与柔情的一面,令人缱绻徘徊,而另外一面则是封闭与困顿的自然局限。
“前世不修,生在
徽州
,十五六岁,往外一丢”
这叠石万千、峰峦如聚的山,是古
徽州
人真实的生存环境。
一方面成为中原战乱时代南渡的庇护所,同时也成为徽人与外部沟通艰难的“蜀道”。
东汉、西晋、唐末、北宋的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
生命力旺盛的华夏文明,于是在
皖南
的奇山异水中孕育出另一张面孔——
徽州
文化成了对中原文化最杰出、丰富的包容整合。
它全面崛起于北宋后期,“东南邹鲁、礼义之邦”于南宋,鼎盛于明清时期,领全国风骚800多年之久,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书画艺术、建筑雕刻、笔墨纸砚、戏剧、理学、文学、医学、乃至饮食文化。
物华天宝之地,这里的名流也是灿若星辰——
朱熹、胡宗宪、戴震、詹天佑、黄宾虹、陶行知、胡适,还有那群以胡雪岩、江春为代表纵横
中国
商界数百年的徽商群体。
因此
徽州
历代簪缨、文风鼎盛,从宋代到清末,
徽州
考中进士的共有2086人,仅明清两代
徽州
本籍中举人者996人,中进士者618人;
徽州
历史共28位状元(都产生于明清时期),占据
中国
历史状元总数的二十四分之一。以单一城市而言,
徽州
的状元人数,仅次于
苏州
府。
徽文化,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
中国
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又将那些本来属于上层社会的道德伦理原则,悄悄引入了民众的生活世界,被誉为是后期
中国
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徽学”更与“
敦煌
学”、“藏学”并列为国学三大地方学科。
“
黟县
小
桃源
,烟霞百里间。”
“何事就此卜邻居,花月南源画不及。”
而徽文化最直接的体现于,那一座座如明珠般镶嵌在
皖南
田间、山际、泽畔的
皖南
古村落群。
这些刚柔并济、天人合一的
徽州
人家,是中华风水堪舆学的最佳模板,是耕读传家的典型代表,更是诗画古籍中复刻而来的活生生的桃花源。
高高翘起的马头墙、恢弘大气的宗祠、四水归堂的宅邸、恩荣并重的牌坊、精美无方的
徽州
雕刻。。。。。
从此我们对于
江南
水乡多了一种绮梦,
纵使这里山也遥遥,水也迢迢,风也渺渺,云也袅袅
纵使这里繁华落尽,那深植于华夏血脉的记忆却刻骨铭心。
只因为他叫做“
徽州
”。
有专家认为:“
徽州
民居的某些特征是徽人思想观念的建筑外化。”
——高墙深院小窗,对外封闭隔绝,反映了徽人在理学之风盛行、宗法制度森严下的慎独心理;
——民居山墙顶上,砌有上方下圆状如朝天官印的装饰物(俗称“朝天印”),反映了徽人对仕的追求和向望;
——
徽州
民居‘民房其外,官邸其中’,反映了徽人强烈的入儒崇仕的意识”。
如今
黄山
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项,省级名录60项。
良辰美景奈何天
那里的渡口等着游子归乡
那里的桑果等着皓腕采摘
那里的秧苗等着深植良田
那里晾晒的扎染等着化作一袭华裳
那里已杀青的毛峰、猴魁、祁红还等着被炒熟
那里“姹紫嫣红开遍”的一唱三叹等着台下的知音前去轻和
对了,那“变色腐败”的鳜鱼也该腌制好了!毛豆腐也等待着下锅
最后,那副多姿多彩、烟斜雾横、山
明水
净的画卷还等着
添上最深情缱绻的几笔
去
皖南
,去
徽州
去程朱阙里、水
墨江
南、
桃源
人家
赴一场千年未散的盛宴
寻一席千古流传的美梦
天下徽商
徽州
自古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
在
中国
大地上普遍面朝黄土的年代,
徽州
人不甘囿于山间的宿命,把目光投向山外的世界,“寄命于商”,十户人家九为商,徽人骨子里的思变精神,使得一个纵横纵横
中国
数百年的商帮应运而生。
和晋商、潮商并称
中国
三大商帮的徽商,从明嘉靖以至清乾隆、嘉庆时期,达到鼎盛。
徽商以盐业、典当、木材、茶叶作为生意的四大支柱(
婺源
人多茶、木商,
歙县
人多盐商,
绩溪
人多菜馆业,
休宁
人多典当商,
祁门
、
黟县
人以经营布匹、杂货为多。)。
称雄
中国
商界数百年的徽商,不仅活跃于华夏大地,也远涉重洋,在海外的东亚、
东南亚
、
欧洲
等地具有深厚影响力,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
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诚信为本、以义取利”的 “徽骆驼”精神,成就了“无徽不成镇”的繁荣一景。
徽商的发展,催生了明清
江南
市镇的兴起。据统计,16世纪下半叶的明嘉靖、万历年间的
江南
市镇为329个,到了18世纪清乾隆年间猛增到571个。
徽商也是
中国
政商结合的至高典范。
徽商通过累世培植的政治与商业的结合,为徽商在各种生意中获得了各种关系深厚的政治资源庇护。
在这种善于逢迎和“捐纳”的背景下,徽商在经历明末清初的战争动荡后再次崛起,并通过政商勾结、逐渐垄断了当时
中国
最大的盐场、两淮盐场的商业贸易。
清朝时
扬州
及两淮盐商,基本都是徽商出身。
徽商这个团体,到了清朝徽商最鼎盛的时候,其财富根据不完全统计是在七八千万两。
而在清朝全盛时期的国库存银最多才不过七八千万两,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才4000万两左右。
徽商可谓是富可敌国。
以徽商巨富江春为例,他参与了乾隆六次下
江南
的迎送和接待工作,一生共向清廷“捐纳”多达1120万两
白银
,被乾隆赏赐为“内务府奉宸苑卿布政使”,正一品“光禄大夫”。
胡雪岩更是给远征
西北
新疆
的左宗棠提供贷款。
徽商和徽文化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徽商是徽文化的“孵化器”,是
徽州
文化具有强大文化辐射力的最重要因素。
看似长袖善舞徽商,实际上却把同乡朱熹奉为精神领袖,即所谓“贾而好儒”。
这种儒贾结合的心态有效地帮助徽人制定了一套必要而合理的规范,在徽商成长阶段极其有益,使得徽商成为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商帮。
他们用儒学思想来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讲究义利之道,见利思义,以义取得利,讲究诚信商德,不欺妄奸诈,货真价实。
他们善于把握商机,权衡大道,在商海竞争中技高一筹,致富后重视文化建设,捐
资兴
学,培养子弟读书入仕,徽文化养育下的徽商又在家家相帮、代代相传中,反哺着徽文化。
广东
社会科学研究院叶显恩,概括道“徽商的发展,达到了传统商业文化的极致。”
衣锦还乡、宗族观念强烈的徽商,返乡修建了大量豪华民宅和祠堂、牌坊,为独具特色徽派建筑产生奠定了基础,充实丰盈着传统徽文化之外,也完成了精致
徽州
的文化再造。
缘何徽商文化不能更进一步?
根本而言,徽商文化是
中国
封建社会、封建传统文化的附丽,难以冲破传统牢笼,更难以加入世界近代化浪潮。
(参考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兴衰起伏,笔者
杭州
长篇游记中有简单描写。)
清代票盐制的推出、太平天国战乱、
欧洲
近代工业化对清朝及徽商贸易的冲击等等,使得徽商连同着满清国运及封建社会制度走向没落之路。
P1黟县
不论是古
徽州
的一府六县,还是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三区四县,
如果要这片大地上寻找一处
皖南
古村落的杰出代表、
徽州
儒商的最佳样本,
那定然是
黟县
。
黟县
,处在
黄山
山脉及其南北两坡上,境内峰峦绵延,山高谷深,具有明显的
皖南
山区特点。
作为我国建制最早的县治之一,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置县起,它已走过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那座“归来不看岳”的
黄山
,在唐朝就叫做黟山。
时间在这里充满了缤纷色彩;
光影在这里沉淀了无数荣耀;
黟县
,有着“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生态示范区、
中国
旅游强县”、“世外
桃源
、画里乡村”、“千年
古县
”的美誉。
境内完整保存1590幢明清古建筑,拥有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6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44个
中国
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3 片、非物质文化遗产81 项,被称为“
中国
明清古民居博物馆”“
中国
传统文化的缩影”。
境内保存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1684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 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7 处。
本次
黟县
之行,以4个相对小众古村为主,而且各有侧重
以【
屏山
】徽派建筑的典型,解码
徽州
文化在建筑、雕刻、风水中的永恒记忆和重要价值;
跟着影视作品游览【南屏】,在光影交织、现实与梦幻中,重新认识
徽州
的世家大族的生态;
在充满文艺气息和书香墨气的【碧山】,探寻古村焕发新生的流量密码;
最后在【石亭】的深宅大院中,体会
皖南
真正天人合一的水墨画卷。
屏山
“青山列画屏,雨余翠欲滴。
秋叶更春花,纷披似锦织。”
清朝诗人余逢辰所赞的古村,是
黟县
的【
屏山
村】。
屏山
是
中国
历史文化名村、
中国
传统村落,距今已有 1100 年历史,为舒姓人家聚居之地。村因北面有山状如屏风而得名。
【地理】
坐落于屏风山和吉
阳山
的山麓,北有屏风山作“靠山”,南有石”作“照山”,东西的三孤峰和双
凤山
合为左右抱山,
新安
江源头之一的吉阳水穿村而过。
符合“枕山面水,前要照,后要靠,两边还有小山靠。”、“五龙抢珠”的 风水讲究。
堪舆家形容古村“村若船型,破浪长航。”
【历史】
这艘“破浪之船”的历史要追溯到千年前的唐代,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为避黄巢起义的战乱,舒德舆偕堂兄德与、
德兴
自庐
江南
逃至
屏山
,繁衍至今。
现在
屏山
村建于明朝弘治年间,比宏村早了248年,南北两端分别有通往池宁和宏村的要道。
屏山
自古便是“三千烟灶、五里长街”。清代中叶,随着徽商的兴盛,舒史宗族读书、经商、做官的人不断增加。
【古建】
屏山
是明清
徽州
地域文化建筑、技术、美学、景观设计的杰出代表,保存有近三百多座明清古建筑,有相当规模的宗族祠堂、水口园林、神坛庙寺、桥亭水榭,如光裕堂、成道堂、道光堂、咸宜堂等七座祠堂(其中舒庆余堂是罕见保存完好的明代宗族祠堂)、御前侍卫厅、三姑庙、红庙等众多古迹,其中3处还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在声名和宣传力度上,西递宏村是
黟县
乃至
皖南
古村的第一梯队,卢村、
塔川
、南屏等是第二梯队,
屏山
则属第三第四梯队了,并未受到游客们的青睐。
(同样不远处的关麓村,因为游客是在太少,直接关闭景区,很多古宅都不开放。)
除了画画写生、以及爱好摄影的法师们,平时村子游人很少。
而如此有底蕴和历史文化的
屏山
村,是笔者重走
皖南
。所花时间最多,游览最细致的村子了。
吉阳溪穿村而过,流水潺潺,三里十桥。青砖灰瓦的民居祠堂和前店后铺的商铺夹岸而建,,十余座各具特色的石桥横跨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