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见“黟”面 寻找独属古徽州的江南模样阅读:2.3w/36
相关目的地:黟县
出发时间:2023-12-27
出行天数:2 天
人均:10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396227.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我:你好,
黟县
!
黟县
:嘿,多好哇!
2023年,我的最后一站旅行在
安徽
黟县
完美落幕。
【前言】
游记的开头,总是不知如何开启,与其说写游记,不妨说是自己的一次再云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
徽州
”,这句经典的诗句再一次带我来到了梦幻
皖南
:
黄山
黟县
。
出发的前一天,我怎么也想不到
黟县
的后劲如此之大,随着时间的加持,关于
黟县
的印象已经在脑海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至于旅行结束后回到了家中,我仍难以忘记。
这里有山,有水,有村落,还有小桥和人家。我在青石板上漫步,也在晚霞中迎来夜幕。我看到青山绵延农耕细作,也闻到远山深处飘来阵阵炊烟味道。直到现在,我码出的每一个文字就像是叩响
徽州
记忆的大门,我甚至已经萌生出未来的某一天会在定居在这里的念想。
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
到底是什么样的风景?
到底是什么样的痴迷?
才值得?
关于这座县城,可能大多数人从读音开始就已经感到陌生了。所以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黟读作 [yī ],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黟县
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徽菜的主要发源地。如果你还是记不清它的读音,不妨可以把它读作黑多,虽然是一种俏皮的读法,但
黟县
真的有点“黑”,并且有理有据,当地有五黑,分别是:黑茶、黑果、黑粮、黑鸡、黑猪。
【旅行彩蛋】
关于黟字,
黟县
当地也很有想法,各种围绕黟字的词层出不穷。老规矩,既然说到这里,不妨来看看本次旅行的
黟县
彩蛋有哪些吧:
拜年山,这是我在去往碧山村路上遇见的一座房子上看到的三个字。后来我搜索了一下,地图上真的有座拜年山,就在碧山村的
西北
方!既然,事已至此,先给大家拜个喜庆的早年,HAPPY NEW YEAR!
嘿,多干净!你看,我在
黟县
的街头发现了什么?“嘿 多干净”!这不是
黟县
的夸张,而是事实,整座县城的环境确实很干净,告诉你一个冷知识:西递古村落是一个能够席地而坐的景区。
“未到
徽州
别问州,深深古院几时谋”。多么美好的诗句啊,南屏古村落的电表箱都如此有文艺!骨子里的诗意,渗透在这座小城的每个角落。
你们见过臭鳜鱼被端上餐桌前的模样吗?它长这样!在
黟县
古城的一个水产超市里,我第一次看见了活蹦乱跳的臭鳜鱼,其实准确的讲,它应该叫鳜鱼。如果你也喜欢吃臭鳜鱼,那我们一定能成为友好的干饭搭子!
在路上我还看见了一处很美的S弯式乡村小道,虽然树上的落叶已凋零,但我能幻想出枝繁叶茂的时候它有多美。明年春天,春暖花开时,希望有时间再来这里走一次!
我还在宏村南湖的画桥边的一户人家门口,晾晒了各种咸货和蔬菜瓜果,那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继续向下看,答案在宏村章节里噢)
宏村里有一个宏村邮局,这里有琳琅满目的文创及其周边。当我翻开一本画中画时,恰巧翻到了这一页,不如此刻,正式开启我的
黟县
之旅吧:
【碧山村·颠覆传统古村认知的文艺栖息地】
碧山,一个可以安放旅途文艺的地方,当
南京
的先锋书局被搬进了
皖南
乡村,在徽派建筑间有了散发着时光尘封的韵味,每一个前来寻找文艺的旅者,用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找到属于他们的“山乡情怀”。行走在村中,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上,把碧山的乡愁无限蔓延,这份
皖南
故事在碧山工销社得以讲述,每一个精美的碧山特产,从米酒到文创品,都是无数人对碧山的念想和向往,他们用灵感创作出这个乡村的美丽,用万千方式呈现出
皖南
古村落的无限可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李白诗词里提到的碧山,说的就是这里。李白可能怎么也想不到,一座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村落随着时间的演变竟然变得如此文艺且更宜居。就是这样一个古典又优雅的古村落里,却拥有着整座县城最强的“文艺细胞”,漫步乡村,也许是从一家村口小卖部说起。
村口小卖部,文艺范十足,虽然没有开门营业,但门口的气氛组依然强烈在线!酒酿冰粉、汽水瓶、火红的“村口小卖部”几个大字写在墙上,复古又显眼,这样的环境让人很难不去记录一下。
从巷口往里走,不用走多远就能看到一处有意思的碧山工销社。工销社原址是建于1964年的碧山村供销社,在2017年初改造为集展览、餐饮、民宿、手工艺体验等综合式文化空间。逛完一圈我才知道,它还曾经获得过
中国
传统工艺设计奖。
工销社的前厅,就像是一间乡村艺术杂货铺,对于我这样的外地人而言,逛一圈都不会腻,甚至新鲜感依旧很充足!陶瓷、钟表、扎染桌布、文创T恤、碧山工销社徽墨酥、茶饮、文创碗筷……复古又精美,蛮有意思!
穿过工销社的前厅,来到后院,又是另一番模样。后院里的共振村声是一处开放式的
黄梅
戏台,这里是村民们才艺演出的钟爱场地。村子里有一支由村民自发组织的
黄梅
戏表演团,大多数都是60多岁的老人,有时间的时候会在一起排练戏曲或演出,艺术生活就是这么简单。
这片小广场上,拍照也是蛮好看的,拿上一张大海报,搬个小木凳,分分钟拍出戏台大片。
离开工销社,它的对面就是一个展厅,这里正在举办“乡村新日常”2023大
黄山
乡建空间设计成果展,既有摄影作品又有空间设计的巧妙思路与成果。当我沉浸式观展的同时,我惊讶的发展,这座展厅,是利用原有的村民房进行的空间利用,将房间做成展间,把庭院设成大厅,真是妙哇。
如果说碧山村的文艺只植根于本地,那么碧山书局一定有自己的发言权,他们并不想仅仅如此,而是想让文化融合,打破城市界限。于是,碧山书局牵手
南京
先锋书局,从内而外,让碧山更有碧山情。